-
現代産業新能級堅持産業強區 打造兩個千億級産業集群
聚力發展現代工業集群 打造兩個千億級産業集群》》
聚焦傳統産業,發揮特色優勢,做大以食品、服飾、陶瓷為主的消費品工業和以畜牧全産業鏈為主的農牧高新産業,構建千億級支柱和特色産業集群;聚焦戰新産業,結合發展基礎,打造200億級生物醫藥、300億級電子信息、500億級智能裝備三大産業鏈,構建千億級主導産業集群。
重點發展“3+2”現代服務業 加快建設川南渝西綜合物流園》》
加快建設川南渝西綜合物流園,改善物流系統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做大智慧畜牧引領的數字經濟。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旅游名城,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閒情奇”於一體的新消費場景。
做強“1+2”特色農業帶 打造華係種豬品牌基地》》
圍繞生豬、粉條、柑橘等優勢産業,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産業園,打造華係種豬品牌基地。組建河包粉條産業集團,形成“北有龍口粉絲、南有河包粉條”全國影響力。做大柑橘出口示範基地,協同毗鄰市區做強柑橘産業帶。
-
科技創新新動能搶佔科創制高點 打造農牧特色科創高地
建設一流創新平台 打造中國畜牧硅谷》》
夯實“一城一區五中心”科技創新格局,以國家畜牧科技城為統攬,依託“國家生豬技術中心、國家高新區”兩個發動機,建設中國畜牧硅谷,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圍繞産業鏈,布局創新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具有西部影響力的電子信息創新中心、具有成渝地區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和具有川南渝西影響力的智能裝備創新中心。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 高標準建設南部科創中心》》
瞄準産業發展需求,高標準建設南部科創中心,探索“研究院+産業園”模式,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就地就近轉化。
-
開放合作新高地攻堅百強國家高新區 打造成渝主軸開放新城
攻堅百強國家高新區 》》
構建“一區三組團多園”的榮昌高新區産業空間和布局,着力攻堅百強國家高新區。依託川南渝西綜合物流園建設公共型保稅倉庫,啟動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逐步建成榮昌綜合保稅區。
協同提升國家級開發區承接産業轉移功能》》
探索建立權益分享、稅收分成等機制,推動與産業關聯度高的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産業合作實現新進展。以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平台,在産業合作方面先行先試,協同提升國家級開發區承接産業轉移功能。
構建便捷高效的多式聯運體系》》
對接成渝對外大通道、城際主骨架和都市通勤網,加密高速公路網絡,完善幹線路網體系,打通東接沿江通道、南接西部陸海新通道、西接川藏通道、北接“渝新歐”“渝滿俄”通道的“四向通道”,構建“四橫三縱”鐵路網、“一環四橫三縱”高速路網、“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快速路網,銜接周邊機場、港口、鐵路樞紐,構建便捷高效的多式聯運體系。
-
綠色生態新畫卷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持續提升城市和産業的含綠量,建設山清水秀生態新城。建立項目碳排放與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堅決限制“兩高”項目,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構建“三山兩河、三區五帶”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嚴格管控嵐峰森林公園、瀨溪河濕地公園等生態保護空間,築牢區域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
城鄉融合新景象建設“一城多星”現代化城市
建設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以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中新(重慶)農業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為統攬,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雙昌”合作園、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産業園、黃桷灘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和三奇湖區級優質糧油産業園。
打造六張城市功能名片》》
打造“非遺城”“無水港”“黃金街”“東湖灣”“體育薈”“青春家”六張城市功能名片。
培育“融合、雅致、創造、進取”城市氣質》》
提供豐富的“城市文化菜單”,推出更多承載榮昌記憶的文化産品,不斷豐富“融合、雅致、創造、進取”的城市氣質,打造獨具魅力的文創名城。同時,強化榮昌特色美食的開發和營銷,創新辦好重大文旅活動,促進“美食+旅游”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