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養新業態加快創建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2026年基本建成全國康養旅游消費目的地
石柱將打造城郊休閒康養旅游區、大黃水生態康養度假區、沿江文化康養旅游區、地質公園戶外探秘康養旅游區“四大康養旅游度假區”,加快創建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萬壽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休閒地産、紅色旅游、冰雪旅游、戶外運動等業態,辦好中國(重慶)康養大會,力爭到2026年基本建成全國康養旅游消費目的地。
-
交通新格局打造渝東鄂西綜合交通新樞紐 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輻射渝東南、服務三峽庫區
構建“七高四鐵一港一場”對外綜合交通體系
圍繞東向提質、南向拓展、西向共建、北向挖潛,在已建成“四高一鐵”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石彭高速、梁忠石高速、黃水通用機場,升級改造西沱旅游碼頭,紮實推進渝宜高鐵、萬黔高鐵和廣忠黔鐵路前期工作,不斷提升“一環七射八聯線”對內公路網絡,着力構建“七高四鐵一港一場”對外綜合交通體系。
加快建設渝東南綜合物流園、西沱臨港綜合物流園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鐵公水空綜合交通體系,大力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和系統集成,加快建設渝東南綜合物流園、西沱臨港綜合物流園、農特産品冷鏈物流電商産業服務中心,打造輻射渝東南、服務三峽庫區的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
城市新名片做靚江鎮、江村、江景 上百個重大項目叫響“三峽庫心·長江盆景”品牌
做特做靚江鎮、江村、江景,彰顯民族風情、生態優勢和産業特色,編制完善石柱縣“三峽庫心·長江盆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規劃,庫心片區農業産業、交通網絡、國土空間、人居環境規劃,魚池康養小鎮規劃。
圍繞石柱“西沱—王場—黎場—沿溪”沿江鄉村振興示範片,石柱沿溪、雞公嘴—忠縣獨珠半島、皇華島,石柱西沱古鎮—忠縣石寶寨,石柱魚池康養小鎮—千野草場等4大片區,加快推進區域交通、生態保護、旅游配套、歷史人文傳承等100余個重大項目。
-
鄉村新圖景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建設重慶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基地
石柱將做大做強黃連、辣椒、莼菜“三大拳頭産業”,因地制宜發展生豬、中蜂、果蔬、烤煙、中藥材、水産養殖等特色種養業,加快建設教育部黃連開發與利用工程中心“石柱分中心”、重慶市山地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力爭到2026年基本建成全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基地。
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打造高山、中山、沿江“三大産業振興示範帶”。推動橋頭打造全市鄉村振興“橋頭堡”,促進悅崍、魚池、石家等縣級重點幫扶鄉鎮協同發展,提升9個縣級重點幫扶村發展能力,着力構建“1+3+9”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格局。
依託“大黃水”片區發展基礎和“三峽庫心·長江盆景”發展機遇,加快推動以中益為重點的鄉村振興示範帶、以西沱為重點的沿江鄉村振興示範片建設。
-
協同新發展共建共享、聯防聯治 深度融入“大三峽”“大武陵”片區協同發展
石柱將立足聯通渝東南和渝東北、承接渝東和鄂西,持續深化與周邊區縣協同協作,努力在“兩群”綠色協同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旅游發展協作協同》》
積極融入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武陵山區和長江三峽精品旅游線路游客集散中心,聯動“兩群”區縣和四川廣安、湖北恩施、湖南張家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推動形成渝東、鄂西、川東、湘西文化旅游節點,共同構建“大三峽”“大武陵”旅游聯動發展新格局。
生態環保聯防聯治》》
持續加強與萬州、忠縣、豐都、彭水等毗鄰地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建立完善跨區域聯合執法監測、聯合應急預警、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等機制,深入開展跨界河流兩地河長聯合巡河。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加強與忠縣、武隆、彭水和湖北恩施等市區縣對接,合力推動跨區域交通項目加快建設。聯合周邊區縣共建公共衞生安全、旅游安全、災害防治、安全生産等保障體系,持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協同化水平。
-
綠色新動能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四大産業集群推動建設綠色生態工業示範區
石柱將聚焦打造康養消費品、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製造四大産業集群,積極爭取中核集團核電産業、核工業裝備配套産業布局石柱,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建設全市康養消費品産業基地、全市清潔能源産業基地,力爭到2026年基本建成全市綠色生態工業示範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