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高品質生活持續為人民提供滿足美好生活所需的食品和服務
作為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中唯一從事農業全産業鏈經營的大型産融集團,重慶農投集團認真貫徹“兩高”目標,持續為人民提供滿足美好生活所需的優質、健康、美味、生態的奶、肉、魚、蛋産品以及高品質服務。
在乳業方面——
嚴控奶源質量,在重慶、四川、陜西、寧夏布局奶源資源,掌控牛群規模5萬餘頭。
在陜西、寧夏黃金奶源帶,新建3個規模化萬頭牧場,生鮮奶關鍵指標優於歐盟標準,集團旗下中墾乳業、天友乳業雙雙通過“中國優質乳工程”驗收;在重慶、陜西建有兩個大型現代化加工廠,年乳製品加工能力達60萬噸;擁有重慶唯一的“重慶市乳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先後與陸軍軍醫大學、西南大學、江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知名高校開展科研合作,成立了優質乳工程專家工作站、陸軍軍醫大學·天友乳業乳製品營養與安全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開展多項創新型産品研發項目。目前,益生菌研發建設工程等重大創新項目推進取得積極成效。
在肉業方面——
着力構建以養殖、屠宰、深加工、銷售為一體化的生豬全産業鏈,全力保障重慶市中心城區生豬穩産保供;着力打造“大廚良選”優質生鮮豬肉品牌,為市民提供安全優質健康的“放心肉”。按照“十四五”規劃,將進一步在重慶及臨近有關地區,新布局總計200萬頭生豬養殖體系。
在漁業方面——
實施魚産品生産、銷售全過程質量安全管控,保障優質“三峽漁”魚産品持續穩定供給。探索出“三不投”的以水養魚、以魚凈水的生態養殖模式,自主研發大水面捕撈和無水運輸等多項技術,建立了有機産品質量管理體系,水域牧場魚産品連續10年通過有機認證。
在蛋業方面——
重點突出安全、新鮮、營養平衡三個特點。建造100%智能化專業養殖場,正大品牌雞蛋72小時實現從下蛋到市場售賣。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
“十三五”期間,承接運營全市萬台消費扶貧智能專櫃項目。目前,建成覆蓋半徑1000多公里的幹線冷鏈物流運輸網絡,年物流配送能力逾60萬噸;募集社會資本近10億元,管理基金規模近20億元。
-
持續穩産保供立足新發展格局 鞏固集團社會責任
今年,立足新發展格局,重慶農投集團將從承擔保供責任、承擔鄉村振興幫扶責任、承擔“六穩”責任、承擔生態責任等方面入手,在持續穩産保供,確保市民“奶瓶子”“肉盤子”“魚池子”“蛋簍子”産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的同時,根據事業發展需要,着力引進一批優秀大學畢業生以及一批懂經營、懂生産、懂管理的中高端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農投集團創新建立了環保顧問制,聘請專業環保單位開展重大項目環保諮詢等工作;加強環保系統性治理,在所出資牧場實施“資源化利用+循環農業”生態環保治理項目,通過技術手段變糞污為糞肥,為牧場周邊農業生産提供良好條件。
-
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以農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1年12月,中共重慶市委、中共四川省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重慶四川兩省市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聯合實施方案》。為助力《綱要》及《實施方案》的落地,目前,重慶農投集團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設立西南首只種業振興基金
重慶農投集團所屬農投基金公司聯合成都鄉村振興基金、天府現代種業園建設公司共同發起設立西南首只種業振興基金。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旨在培育孵化一批擁有新育種技術、能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具備“育繁推一體化”經營能力的高科技領軍型種業企業,促進西南地區種業企業蓬勃發展。
布局生豬養殖項目
重慶農投集團所屬農投肉品公司積極論證在成渝布局生豬養殖項目,在豐都、富順、廣元等多地深度考察,充分論證,積極推動生態智慧化生豬養殖體系項目落地,目前在市內80萬頭生態智慧化養殖體系項目已經落地並有序推進中,待未來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要達到年出欄量200萬頭的規模。
-
鄉村振興進一步鞏固已有幫扶成果
作為市屬國有重點企業中唯一從事農業産業鏈經營的企業集團,重慶農投集團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打造現代化高標準農食品産業集群,為重慶市鄉村振興工作注入源源活力。
集團黨委成立了參與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組織專題研究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全市脫貧攻堅大會要求,多措並舉,多點發力,圍繞“産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三條主線,積極融入鄉村振興各項領域。
産業振興——
以重點帶全局,抓關鍵促提升,積極打造重慶現代化農業發展新樣板。一是優化産業布局,重點圍繞乳業、肉業、生態漁業、蛋業、冷鏈物流等五大農業産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落實“一區兩群”總體部署。二是實施品牌工程,打造一個“農投良品”母品牌,對內培育“天友”“淳源”“百特”“華山牧”“三峽漁”“正大蛋”“大廚良選”等子品牌,對外立足各區縣資源稟賦,培育三峽蜜罐、三峽陽菊等8個區域品牌。三是加強科技實力,實施産學研協同創新,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大等高校建設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和生豬核心育種場,大力推進物聯網、數字化在環境管控和健康管控場景中的融合應用,發展農食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體系。四是暢通産品渠道,建設中央廚房食品産業園,打造全市冷鏈運輸三級節點,多點發力解決優質農産品銷售難題。
生態振興——
貫徹低碳環保發展理念,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一是發展循環農業,集中處理養殖糞污,加強環保設施設備投入,轉化天然有機肥料,促進可持續發展,近三年,環保相關投資達1.5億元以上。二是促進節能降耗,智能化加工項目,通過雲計算精準分析,嚴格控制資源消耗。
人才振興——
積極打造創新發展&&,培養一支滿足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一是聚集高端人才,依託西南大學、江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高校農學專業學院,培養一批高技能人才。二是促進人才流動,做好“築巢引鳳”,鼓勵善經營、懂技術的優質人才投入集團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對於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優先考慮重用。三是提升農戶技能。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農戶參與生豬養殖體系建設,為合作農戶提供全方位知識普及和技術指導,提升農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