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渝北:力爭2025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70%以上

  新華網重慶12月29日電(李海嵐)12月29日從渝北區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新聞發布會獲悉,作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渝北區在數字鄉村建設上進行了多方位探索,力爭到2025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以上,農業生産數字化水準達到35%以上,農産品網絡零售額4億元以上,讓人民群眾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渝北區區長廖紅軍介紹,2020年10月入選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以來,渝北區堅持整體謀劃、分類推進、共治共用,實現數字基礎、數字産業、數字治理統籌發展,在2021年階段性評估中,取得了全國第二、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渝北區洛磧鎮大天池村農業標準化生産示范基地。新華網發

  在夯實鄉村數字基礎方面,渝北區布建鄉村5G基站約1700個,建成互聯網小鎮8個,實現農村重點人居聚集區光纖、4G通信網絡和廣播電視網絡全覆蓋,廣大農民用網觸網更加便利,足不出戶就可以與網民分享鄉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

  在優化資訊服務方面,打造區鎮村三級智慧物流網絡體係,益農資訊合作社、郵政服務點、電商服務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成農村電商産業園、“禦臨風物”電商館,培訓“鄉土網紅”3000人次,帶動全區2022年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6.2億元。

渝北區興隆鎮智慧種苗工廠。新華網發

  同時,渝北區注重用數字賦能鄉村經濟。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丘陵山地“宜機化”整治8.7萬畝,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産示范基地30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大盛鎮建成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智化無人果園,多功能施肥機、無人機灌溉等一批智能化新農機讓廣大農民告別“肩挑背磨”的歷史;建成重慶首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成智慧種苗工廠等一批示范基地,培育規上農業加工企業22家,建成中藥材、楊梅等農業加工線58條,構建起“科技園區+科研院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鏈式發展體係,2022年農業科技園區總産值達143.6億元,全區農産品加工業産值達到110億元。

  此外,渝北區還在鄉村治理方面進行了數字化探索。打造三級政務服務體係,推進2300余個事項進駐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行政村政務服務代辦點全覆蓋,政務、財務網上公開比例達100%,鎮街一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比例達99.3%,“家門口”的數字服務讓農村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逐步成為現實。還依托“積分制”管理平臺,抓好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木耳鎮金剛村、興隆鎮新寨村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編輯: 張青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4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