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圖來源:《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
核心提示
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行近5年,如今形成了西部12省區市和海南省,以及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攜手的“13+2”共建格局。各省區市立足自身區位和資源稟賦,積極推動跨區域協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重慶
建立“一主兩輔多節點”樞紐體系
重慶處於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通道和中線通道的起點。近5年來,重慶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逐漸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活力之泵。
2021年,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11.2萬標箱,同比增長54%,增幅超年度目標2.6倍。鐵海聯運班列貨量、貨值超通道全線總量30%,在已開行鐵海聯運班列的省區市中位居第一位。
重慶還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建立“一主兩輔多節點”樞紐體系——以中心城區和江津為主樞紐,萬州、涪陵為輔樞紐,黔江、長壽、合川、綦江、永川、秀山為重要節點,拓展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輻射範圍,提升了運轉能力,實現了西北西南貨物在重慶集結出海出境和中轉聯運。同時,重慶搭建了川渝毗鄰地區經重慶中轉集結模式,在遂寧、達州、南充設立集散分撥中心,建設秦巴物流中心,促進貨物向重慶集結。
廣西
促進通道“暢通、高效、經濟”
廣西是西部陸海新通道東、中、西三條主通道的必經之地,是內陸地區向南開放的門戶。
近5年來,廣西着力在“暢通、高效、經濟”上下功夫,加快運輸通道基礎設施和運輸能力建設,推進與通道沿線省區市的高效聯通。
比如,廣西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通道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實現全線電氣化;西線通道和中線通道建設也在穩步推進。高速公路三大主通道廣西段全線貫通,保障運輸通道暢通。
其他交通網絡方面,廣西北部灣港集疏運體系日益完善,吞吐能力飛速提升,航運網絡覆蓋全球。同時,北部灣門戶港集疏運能力加速提升,已具備20萬噸級集裝箱船通航和30萬噸級油輪靠泊能力,綜合吞吐能力近3億噸。
貴州
建設陸海聯動數字走廊
貴州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也是第一批參與通道建設的省。
5年來,貴州積極發揮區位優勢,不斷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同時,探索積累了數字産業優勢,奠定了推動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數字化通道的基礎。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要求貴州“推動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産業體系”,從頂層設計上給予了支持。
貴州擁有數字經濟發展的産業優勢、政策優勢,可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支撐,在現有傳統交通物流體系基礎上建設陸海聯動數字走廊,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産業轉型升級和數字中國建設探索經驗。
甘肅
構築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
甘肅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具有承東啟西、南拓北展的區位優勢。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輻射延展帶,甘肅充分發揮通道優勢,加強與沿線各地合作,逐漸成為西北連接西南的重要通道。
近5年來,甘肅構建東西向陸橋國際走廊、南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走廊的“十”字型國際走廊,進一步提升西南與西北聯通能力。比如,蘭渝鐵路使蘭州至重慶運行距離縮短507公里,成為目前從西北、西南至出海口距離最短、最便捷的通道,強化了主通道與西北地區綜合運輸通道的銜接。
2017年9月至2022年6月,甘肅已累計發運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700余列,帶動水果、冰鮮水産品、氧化鋁、石油焦及糧食等進口,本地蘋果、洋蔥等農産品和純鹼、鋁材等工業品出口。
青海
積極拓展對外開放深度和廣度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過程中,青海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以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利用為重點,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集約發展水平,積極拓展對外開放深度和廣度。
比如,青海加快與西南地區連接,構建與新疆、西藏地區的陸路運輸大通道,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2021年12月,青海首次舉辦“西部五省區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合作建設推進會”,青海、陜西、寧夏、甘肅、西藏五省區商務主管部門代表簽署了《推進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合作建設協議書》。截至2022年5月,青海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可抵達印度蒙德拉港、泰國曼谷等地。
新疆
打造面向歐亞的陸橋紐帶
新疆依託面向歐亞的地理位置優勢,將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與中歐班列有效銜接,對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新疆已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貫徹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方案》,以眾多物流樞紐為節點,串聯形成新疆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網絡。
區域合作上,新疆成立了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新疆公司,加入“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的通道共建機制。同時,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圍繞加強通道建設合作、港區聯動、産業經貿合作、人員聯動四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此外,新疆還建立直屬海關職能部門、隸屬海關兩級聯絡員制度,不斷提升海關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雲南
建設面向中南半島的國際門戶
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逐步成為連接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南半島的重要橋梁。
推進國際運輸通道建設上,雲南推動中越、中老泰國際運輸通道逐步暢通,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拓展路線打下基礎。截至2022年6月初,中老鐵路國際貨運班列累計開行1010列,貨物重量達67.5萬噸。中緬國際運輸通道穩步推進,提高了通道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水平,為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兩條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建設提供支撐。
此外,雲南與老撾和越南積極溝通,分別開通19條和10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雲南還分別與老撾和越南的省市建立了雙邊國際道路運輸會談、口岸定期會晤及企業合作機制,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進一步深入這些地區提供便利。
寧夏
塑造通道在西北地區的重要節點
寧夏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同時,也積極帶動毗鄰地區融入通道建設中來,從而塑造通道在西北地區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寧夏不斷加密國內外城市直達航班航線,穩定運營國際貨運班列,發展公鐵海多式聯運,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經貿合作。目前,寧夏已開行銀川、大武口、中衛到重慶團結村(貨運站)和廣西欽州港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合計818標箱。
同時,寧夏依託中衛連接西北和華北的第三大鐵路樞紐節點優勢地位,建設區域物流分撥中心和貨物集散中心,打造面向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的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推動東南亞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的優勢産品在寧夏集散分撥。
陜西
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東聯
陜西以西安為支點,不斷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東聯。
比如,西安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已將陸港多式聯運中心項目納入國家多式聯運試點工程,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同時,2022年3月,陜西寶雞首趟中老鐵路(寶雞—萬象)國際貨運列車開行,初步搭建了陜西及西北地區與東南亞農特産品的運輸通道,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北延東聯打下基礎。
陜西還編制了《中國(陜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總體方案》,開展“單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和金融服務&&(二期)建設工作。此外,西安海關與沿線15個海關共同簽署《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合作備忘錄》,完善跨區域海關合作機制。
四川
吸引高端製造産業聚集發展
四川着力加強通道産業融合,以通道支撐産業,以産業引領通道經濟發展。
近年來,四川以通道聯動沿線産業園區,強化貿易産業服務功能,吸引高端製造産業聚集發展。比如,四川加快建設新川科技創新園,新川國際會客廳正式開館,完成投資近110億元;支持四川企業在北部灣建設“飛地園區”,實現優勢互補,深化合作。
同時,四川不斷推動通關便利化,口岸全面實行“7×24”小時通關服務保障,成都關區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至44.48小時和0.5小時。此外,四川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覆蓋率達100%;持續推動優服降費,推動運費融資、數字貨幣試點等改革創新,有效降低企業國際貿易成本。
內蒙古
加速完善西部陸海新通道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做好西部陸海新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打造了一批重點項目。
比如,內蒙古鐵路運營里程已達1.48萬公里,打通京包、包蘭、京蘭、呼準鄂、浩吉等18條幹線通道,以及呼張高鐵、通遼、赤峰至京沈高鐵連接線;開工建設包銀、集大原高鐵,形成通疆達海鐵路網格局。
此外,內蒙古加快與俄蒙口岸連接的互聯互通公路建設,與俄蒙開放的12個公路口岸均已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布局建設以7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重點,以旗縣物流中心為補充的樞紐網絡,加快建設呼和浩特商貿服務型、烏蘭察布—二連浩特陸港型、滿洲裏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巴彥淖爾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年內建成運營。
西藏
構建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
近年來,西藏以推進國家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建設為基礎,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
比如,西藏與青海、陜西、甘肅、寧夏共同簽署《推進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合作建設協議書》,加快推進中尼貿易陸路通道建設;與青海省相關部門就深化中尼印國際物流通道經濟合作簽訂意向書。
基礎設施方面,西藏推動實施尼泊爾沙拉公路、阿尼哥公路升級改造,構建“依託內地、面向南亞”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積極推進申報拉薩陸港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日喀則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構建以國家物流樞紐為骨幹,自治區級重點發展物流樞紐為支撐,地(市)級物流樞紐為補充的“一核驅動、三軸拓展、兩翼支撐”物流樞紐體系。
海南
積極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
海南以洋浦港為基礎,深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通道的國際航運樞紐。
目前,海南已研究編制《海南省“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涉及海南事項責任分工》《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涉及海南事項責任分工》等文件,為臨港産業發展和港口項目建設提供規劃依據。
海南還推動洋浦港區航道改擴建工程,完成洋浦疏港大道二期建設,建成投運洋浦港小鏟灘起步工程能力提升項目,洋浦港集裝箱吞吐能力從160萬標箱提升至220萬標箱。
此外,海南還在全力推動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和2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項目建設,建成後洋浦港集裝箱通過能力可達500萬標箱以上。
廣東湛江
積極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加強合作
近年來,湛江發揮湛江港作用,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的合作,為湛江更好地服務和融入通道打下基礎。
比如,湛江爭取省級支持,將“支持湛江深度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列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湛江還印發了《湛江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
再如,湛江加快組建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湛江公司,與重慶、南寧、海口等14個海關簽署《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同時,湛江還在積極提升物流服務效能,為通道的沿線省區市提供便利。比如,以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湛江公司為載體,與大型物流企業合作,開通“湛江—重慶”“湛江—貴州”雙向班列。
湖南懷化
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部集結中心
懷化是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新成員”,正積極打造通道東線重要戰略節點和中部集結中心。
懷化把建設好“一港一園一中心”(懷化國際陸港、東盟物流産業園、懷化東盟貨運集結中心)作為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深度對接RCEP和東盟國家的戰略舉措和重要抓手,不斷把通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其中,東盟貨運集結中心,是懷化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門戶城市建設主要載體。未來借助該中心,懷化的橙子、葡萄、黃桃、竹製品等可以更便利地銷往東盟,東盟的大米、香蕉、榴蓮等可運至懷化並輻射全國。
此外,懷化已組建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湖南公司,有序推進港前綜合提質、集拼箱中心、陸港服務中心、多式聯運中心等項目。
(本版稿件由首席記者楊駿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