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農産品加工如何持續發力

  江小白萬畝高粱産業園在收獲高品質原材料的同時,還是遊客參觀、打卡的景點。圖為2021年9月的收割現場。(資料圖片)通訊員 王覺易 攝/視覺重慶

涪陵榨菜集團智能化工廠,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生産線。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梁平張鴨子不斷推出各種包裝的産品,受到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歡迎。通訊員 張恒雲 攝/視覺重慶

彭椒農業加工車間,工人對採摘的辣椒進行分級篩選。(受訪者供圖)

  從1997年推出第一代餐桌包裝,到2010年推出第二代養殖包裝,到2015年推出第三代旅遊包裝,到2018年推出第四代動漫包裝,再到2021年推出第五代氮氣包裝,每一次包裝的換代升級都讓梁平張鴨子食品公司(以下簡稱“張鴨子”)的銷售打開了一片天地:去年,張鴨子的銷售額攀升達9億元,成為享譽川渝的一款中華老字號産品。

  和張鴨子一樣,重慶不少加工農産品都在尋求推陳出新。為順應和助推這一趨勢,去年底,2021中國(重慶)首屆農産品加工業創新設計大賽舉行。今年4月19日,大賽決出獲獎名單:《忠州土豬氣調保鮮肉》《“三峽柑橘”品牌建設》《梅見青梅酒》,作品分獲新工藝金獎、新形象金獎、新産品金獎,成為我市加工農産品取得突破性發展的代表産品。

  市農業農村委最近發布的一組數據也足以證明我市農産品加工的不俗業績:2021年我市農産品加工産值3656.7億元,同比增長14.6%,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又一強勁動力。

  快速增長之後,重慶農産品加工還需要補足哪些短板,才能接續發力?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短板一 産品包裝老大笨粗

  對策 讓包裝更加年輕化、時尚化

  “今年1—5月,這款包裝的産品銷售額超過200萬余元,比其他包裝都賣得好。”梁平張鴨子的第四代傳承人劉昌仁拿出一袋張鴨子説。與以前的包裝相比,這袋張鴨子明顯更吸引眼球——紅底黃字,兩只動漫鴨,頭戴大氈帽,腆著圓滾滾的大肚皮,很是俏皮可愛;袋裏充了氮氣,鼓鼓的,顯得更潮。

  按照市場的需求適時更換包裝,這是劉昌仁接手張鴨子後最重要的經營理念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做包裝鹵鴨的不多,以中國紅、肉鴨為背景的第一代包裝産品推出後,張鴨子連續13年保持每年10%的銷售額增長。

  但到了2010年,不少消費者覺得張鴨子包裝老套,送禮拿不出手。劉昌仁立馬找來團隊設計了第二代包裝。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裏,銷量又延續了每年10%的增長。

  2015年,張鴨子進軍重慶主城市場,開始作為旅遊商品銷售。不少外地遊客反饋,作為旅遊商品,張鴨子的包裝沒有明顯的地標LOGO,劉昌仁將朝天門作為主元素融入到産品包裝上,又帶動了銷量。

  2021年春節,張鴨子主動向同行學習,推出了一款氮氣包裝産品,消費者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可以查看鴨子加工的全過程,這讓張鴨子抓住了不同年齡階層的消費者,川渝兩地直營店有200多家。

  市農業農村委加工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仍有不少加工農産品的包裝顯得老、大、笨、粗,時尚感不夠。因此,2021中國(重慶)首屆農産品加工業創新設計大賽,就將産品包裝設計作為一項重要的考評指標。接下來,全市將出臺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進行包裝的升級換代,讓産品更具時尚感,更加年輕化、時尚化,服務功能更強。

  短板二 新品開發少

  對策 圍繞需求進行供給側改革

  就在劉昌仁忙著産品包裝的升級換代時,重慶隆發皮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隆發皮革”)總經理何海東正忙著圍繞市場需求抓緊生産多功能牛皮席。

  “這幾天天氣開始熱了,上個周末,線上平臺賣了20多張有抑螨抗菌功能的牛皮席,收入16萬元。”何海東介紹,抑螨抗菌牛皮席和普通牛皮席外觀看起來差不多,價格卻要貴四五千元,“為了迎接銷售旺季的到來,從四月上旬起,車間工人是白加黑地連軸轉。”

  何海東的父親有加工牛皮席的手藝,早在1997年,何家就創辦了隆發皮革公司。後來,頭腦靈光的何海東又研發了多款時髦的牛皮席,公司營業額從幾百萬元做到了2018年的上億元。

  公司每年拿出500萬元資金獎勵産品設計創新,聘請四川美術學院老師作技術指導,高薪請到5位專業設計師,根據市場不斷推出新款産品。“但産品創新始終停留在款式上,在功能上還是在原地踏步,産業的發展潛伏著危機。”何海東説。2019年,何海東説的危機終于來臨——牛皮席的銷量突然斷崖式下滑,營業額從上億元跌到了幾千萬元。何海東苦苦尋求市場的突破口——何不開發有抑螨抗菌等多功能的新産品?

  2019年下半年,何海東實施新的研發計劃。

  研發新産品的難點在于如何延長藥劑的藥效。抑螨抗菌劑抹在牛皮席上,如果溫度過高,藥劑成分就會揮發;如果溫度低了,減緩了藥劑在空氣中的化學反應,導致藥效降低。

  經過一年多數千次的試驗,何海東將兩款牛皮席抹上藥劑,然後壓制在一起,就解決了上述難題,並于2020年9月成功申請了專利,公司銷售額也重回億元大關。根據市場需求,他們還生産負氧離子等多款多功能牛皮席,市場均價每張8000元以上,産品賣到了全國各地。

  市農業農村委加工處相關負責人説,全市農産品加工企業中,像隆發皮革一樣的企業不多。現有的加工農産品大多停留在滿足吃飽穿暖上,符合綠色、健康等更高層次需求的加工品不多,很多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為實現農産品加工高品質發展,鼓勵企業生産更多適銷對路的産品,接下來,我市將組織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進行政策宣傳和經營能力的培訓。同時,加緊出臺相關措施辦法,鼓勵引導他們圍繞市場進行供給側改革,研發更多高品質新産品。

  短板三 企業小散弱

  對策 走全産業鏈發展之路

  2021中國(重慶)農産品加工業創新設計大賽獲獎名單中,農産品全産業鏈類金獎空缺,這反映出我市形成全産業鏈的加工農産品較少,企業存在小散弱的問題。

  而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小白”)的轉型之路,探索出一種全産業鏈發展的模式。

  陶石泉是江小白的董事長,從小對白酒釀造、白酒文化感興趣。2011年接觸了江津白酒的歷史文化後,當年便在江津區白沙鎮做起了白酒加工。借助微博制造話題,積極與網民互動這種行銷模式,江小白成為業界的一匹黑馬,産品經常賣斷貨。

  靠文案段子,江小白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之後,陶石泉把重心從包裝行銷轉移到酒的釀造上,流轉土地種高粱,就為了獲得理想的原材料。

  總工程師邵家艷見證了江小白從重品牌行銷轉型到重一産種植、二産白酒釀造、三産酒旅融合發展的全過程。

  江小白著手探索白酒的工業旅遊開發,把白酒生産車間打造成遊客的參觀景點,把高粱地打造成花園,走酒旅融合的新路。

  高粱田園景觀、白酒展示中心、白酒旅遊工廠、親子農耕體驗、白酒釀造體驗……圍繞全産業鏈發展,如今,江小白從一個白酒公司,轉型成為一家集高粱育種、生態農業種植、技術研發、釀造蒸餾、分裝生産、品牌管理、市場銷售、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全産業鏈。在這條全産業鏈上,可以春賞油菜花、夏摘桃子李子、秋收割高粱、冬釀造美酒,每年工業旅遊、農旅融合可吸引10萬人次前來旅遊。

  市農業農村委加工處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類似江小白這樣全産業鏈發展的農業企業越來越多。但就全市來看,農業一産的比重仍比較高,二三産業帶來的産業附加值不多、不高,且産業鏈條連接不緊密,要麼是一二産融合,要麼是一三産融合。下一步,全市將出臺政策措施,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鼓勵農業加工企業走上全産業鏈發展的道路。

  專家訪談>>>

  市農産品加工協會秘書長曾令濤:

  讓農産品加工成為現代農業發展引擎

  近年來,重慶圍繞十大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不斷調整優化農産品加工産業結構,鼓勵農産品加工企業向精深加工邁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全國相比,甚至是與同等發展條件的省市相比,我市農産品加工水準仍然較為落後,存在資金不足、創新不夠、人才匱乏等諸多問題。市農産品加工協會秘書長曾令濤表示,要實現農産品加工高品質發展,使其成為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引擎,重慶還需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要獎勵企業的創新發展。農産品加工企業要生産出高水準、高檔次的産品,就必須探索創新改造技術,實施工藝改進、設備改造、智能化生産等,政府應在這方面對相關企業給予補助或信貸支援。

  二是要延伸農業政策支援。目前,我市支援農業産業的獎補政策有十幾項,但針對加工業的很少。我市應積極探索更多關于農産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如將基地建設、特色産業發展、宜機化土地整治等政策整合延伸到加工業上去,發揮政策的綜合效應。同時,要做到頂層設計與項目推進的一體化,避免出現規劃和實施兩張皮。

  三是要培育專業技能人才。當前,多數農産品加工企業很難為專業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工資待遇和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面臨高素質人才“引不來、留不住”問題。因此,政府既要為企業培育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行銷人才,還要著力優化環境幫助企業留住優秀人才。

  四是要拓展市場,打造特色化品牌。市場是發展的源頭活水,只有賣得出、賣得好,才能讓加工業更有動力。而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把品牌擦得更亮。因此,要在市場拓展、品牌塑造上持續發力,讓市場活水成為助推農産品加工不斷壯大的強勁力量。

  本報記者 趙偉平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38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