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西部(重慶)科學城加速建設産業創新引領區

金鳳軟件園效果圖

植恩生物工作人員在開展科學研究 攝/雷鍵

聯合微電子中心——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攝/雷鍵

  核心提示

  産業是西部(重慶)科學城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支撐。

  瞄準積體電路、汽車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軟件資訊等賽道,科學城正加速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産業,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産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西部(重慶)科學城瞄準“建設以高新技術産業為重點的産業創新引領區”目標,鎖定産業賽道,促進産業集聚,提升産業能級,加速産業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

  2021年,科學城全域GDP同比增長10.1%,核心區同比增長12.9%、增速全市第一。今年一季度,科學城核心區GDP增速10%,居全市第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及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規上高技術服務業增長勢頭強勁。

  聚力優商選資招引“好項目”

  2022年4月,一個重磅項目正式落戶科學城。

  “我們將在科學城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平臺,建設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表示,他們的目標是5年內打造“車—路—雲”為一體的百億級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集群,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新高地。

  李克強院士團隊及其項目落戶後,將圍繞汽車關鍵部件與關鍵技術、雲控應用與大數據、智能網聯汽車評測等方向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領域科研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産業化應用轉化平臺,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培育並引入産業鏈相關企業。

  李克強院士團隊只是科學城“靶向”招商的成果之一。科學城始終堅持招大選優“育增量”,持續提升産業項目品質水準,推動構建現代産業體係。

  大唐高鴻是科學城聚焦智能網聯汽車優商選資的又一生動例證。2020年9月,大唐高鴻總投資8億元的重慶智能網聯中心項目簽約落戶科學城,落地當年銷售額即突破4900萬元。為加快構建産業生態,2021年,科學城力促大唐高鴻車聯網全國總部落戶。大唐高鴻車聯網全國總部項目將為科學城乃至全市智能網聯産業鏈下遊的汽車廠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服務。

  “我們結合科學城的特點繪制了産業鏈圖譜,明確四大主導産業12個細分領域、59個産業方向,緊盯‘國字號’院所、‘央字頭’企業,依托大學城、科研港、科學谷、生命島、科創街‘五大創新支撐’,鎖定了158個招商目標企業,為實現産業集群招商打下了良好基礎。”西部(重慶)科學城招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0年以來,科學城核心區引進了華潤微電子12吋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線項目、中國平安科學城大健康科技園等招商項目288個,合同投資額3121億元,其中全球全國500強企業30家、上市企業22家。其中,2022年一季度,科學城核心區招引産業項目20個,合同投資額347億元,主導産業項目佔比達100%。

  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含新量”

  科學城産業要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既要穩住産業發展的“基本盤”,更要瞄準産業發展的“新賽道”。

  今年2月,在産業規劃引導下,科學城企業湃芯創智加大技改投資力度,自主研發的有創血壓傳感晶片——INV40DP進入量産階段,填補了相關領域國産化空白,解決了被進口晶片“卡脖子”的難題,標誌著我國從核心晶片到套件産品真正意義上實現100%國産。

  湃芯創智只是“冰山一角”。目前,科學城正以大園區集聚大項目、發展大産業,存量企業通過轉型升級釋放更多“含新量”。投資百億元的國家電投創新醫用同位素研發及生産基地項目落戶科學城,將搭建核藥孵化平臺,打造核藥研發孵化基地;高晉生物在抗癌的硼藥研發中取得重大進展,該特效藥通過BNCT即硼中子俘獲治療,有望精準治愈多種特定癌症;植恩藥業在神經、內分泌和心腦血管類藥物産值已突破20億元;精準生物在兒童白血病治療領域實現新突破,CAR-T項目進入II期臨床試驗;賽諾藥業擁有多個全國獨家批文品種,其紫杉醇提取純化工藝處于國內領先水準……

  除了生命健康産業,綠色低碳産業同樣是科學城布局未來的關鍵産業。

  4月底,清安儲能打造的重慶市首個用戶側自投MWh級儲能係統並網運作,預計每年最高可為單個企業節省近100萬元電費。這一儲能項目位于科學城金華電器産業園,整個係統僅一個集裝箱大小,卻能夠為廠區發揮巨型“充電寶”的作用。

  清安儲能于去年底落戶科學城,是科學城綠色低碳産業集群上的“新星”。當前,科學城正加速布局綠色低碳産業,已招引國家電投西部生態能源研究院、重慶綠動低碳綜合能源項目、三峽綠動能源平臺等一批綠色低碳産業項目。未來,科學城將聚焦綠色低碳産業,依托科學谷等産業載體,打造500億元級綠色低碳産業集群,力爭引領整個西部綠色低碳産業的發展。

  推進項目建設壯大“産業群”

  重點産業“補鏈強鏈”,是促進高科技産業集聚集群發展的秘訣。

  今年一季度,在筆電産業的帶動下,科學城新一代信息技術産值達619.9億元、增長8.3%。逆勢增長的背後,是科學城聚焦優勢産業持續穩鏈、強鏈的結果。

  如何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産業鏈?在推動轄區企業廣達(重慶)公司復工復産的走訪調研中,科學城發現,一臺筆記型電腦需要各種零件上萬個,僅主機板上的零件就有近3000個。上下遊相關企業達到數百家,任何一家在復工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産業鏈的運轉都將受到影響。

  為進一步強化産業鏈條,壯大主導産業集群,科學城持續推進“鏈長制”。由管委會領導作為鏈長,從上游到下遊“一竿子插到底”,統籌負責各條産業鏈的産業定位、招商、産業培育和要素保障等。

  目前,科學城通過“鏈長制”精準發力,已幫助SK海力士、華潤微電子、中國電科等一批知名企業擴展上下遊産業鏈條,推動電子科大、西安電子科大、北理工等5所高校在科學城設立微電子研究院。

  華潤微電子是科學城積體電路産業中的“元老”級企業,目前每個月有6萬片晶圓從這裏下線,發往全國各地。

  為進一步擴大生産規模,2021年,華潤微電子啟動建設12吋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線項目。該項目建成後預計將形成月産3萬片12吋中高端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能力,並配套建設12吋外延及薄片工藝能力,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首座本土企業12吋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線,帶動國內功率半導體制造工藝與國際先進水準接軌。

  最新統計顯示,科學城筆電産業産值佔全市比重超過70%,助力重慶筆電産業産量連續穩居全球第一。下一步,科學城將圍繞積體電路、信息技術等領域,集中布局高端研發機構和高技術服務機構,構建積體電路“設計+制造”新業態,打造微電子産業創新高地。

  突出“高”“新”特點建設“引領區”

  “將建設以高新技術産業為重點的産業創新引領區。”由市政府發布的《關于支援西部(重慶)科學城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為科學城錨定了産業發展的下一步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科學城將堅持以園區推進産業發展,推動重點産業“補鏈強鏈”,吸引上下遊企業入駐,促進主導産業集聚集群發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將以西永微電園為核心,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設計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生産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積體電路特色工藝技術高地,爭取在碳基積體電路新領域加深合作,開展全産業鏈聯合攻關。

  生命健康産業將推動形成“基礎研發—核心技術攻關—成果孵化轉化—産業放大”生命健康産業生態閉環,全力打造千億産值的“西部生命芯谷”。

  綠色低碳及智能制造業將在中北部片區的科學谷等區域強化先進儲能技術研發和轉化功能,在南部片區集中打造綠色低碳産業制造基地。

  規模600萬平方米的金鳳軟件園即將“展翅”。金鳳軟件園東區(西永園)以西永微電園為主要承載,聯動光大人工智慧産業基地、科學谷等載體,重點發展人工智慧、IC設計,已落地重慶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華為鯤鵬生態重慶中心等項目;金鳳軟件園西區(虎溪園)以大學城核心區為主要承載,聯動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中電(重慶)軟件園等載體,重點發展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數字文創、數字金融,已落地中冶賽迪智能制造基地、上汽深度學習研發中心、中科院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等項目。到2025年,科學城將完善産業鏈條、做大産業規模,力爭引進軟件企業2000家,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軟件産業園區、信創産業基地和數字文創街區。

  據介紹,到2025年,科學城將形成規模5000億元主導産業集群,力爭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年翻番,邁入千億元級行列。

  張雪燕 圖片除署名外由西部(重慶)科學城管委會提供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3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