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條城市母親河的綠色新生
2022年05月09日 13: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5月9日電(劉磊)初夏時節,幾泓碧水穿過重慶永川老城,一陣清風吹過,陽光仿佛就在水面跳躍起來。

  “聞了數十年臭水溝的味道,沒想到如今三河匯碧的美景又回來了。”在附近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朱小紅感慨萬千。

  朱小紅口中的河叫臨江河,它是長江一級支流,也是永川區內最長的一條河流,境內全長84.5公里。因其在城區內與5條支流交匯,形成“三河匯碧”的景象,永川也因該處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可以説,臨江河就是永川人的母親河。

  永川因水而興,也曾因水而“困”。

  前些年,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快推進,臨江河飽受“流域管網缺失、兩岸污水直排”之苦。曾經清澈見底的臨江河永川段污染加劇,水質下滑為劣Ⅴ類。“那時,本地居民都不願臨河居住,還有外來投資者稱之為臭水溝。”回憶起那段時光,朱小紅直皺眉。

  痛定思痛,一場讓母親河重獲新生的碧水保衛戰開始在永川打響。

重慶永川三河匯碧文創街區成了當地新晉網紅打卡地。新華網發(陳科儒 攝)

  一份超20億元的“水生態賬”

  臨江河的改變出現在2017年。

  那一年,隨着河長制全面推進,永川區啟動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將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全區“一號民生工程”,並以此為抓手,徹底消除城區河道黑臭水體,全面推動全區水環境治理。

  “背水一戰”。永川在全區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和鎮街陸續抽調49人脫産辦公;創新建立河段長制,進一步細化河長責任,明確了34位區級河段長、78位部門河段長、422位鎮村河長,以完善的河長、河段長體系促成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推進;積極籌措資金,千方百計推進專項治理……

  22.5億元,是永川這些年的“水生態賬本”上的一個數字。

  永川區生態環境局局長蔣洪林介紹,自2017年開始,永川累計完成投資約22.5億元,新建城鄉污水管網381公里,維修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區原有管網722公里,新建、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站)76座。

  在此過程中,永川還組織開展養殖業、工業企業、食品小作坊、餐飲業、農貿市場、城鎮排水、化糞池清掏和“千溝萬塘”黑臭水體8個專項整治。

工作人員正通過永川生態環境智慧綜合監管平台監控轄區生態環境各項數據。新華網 劉磊 攝

  一套“智慧+綠色”的治水“組合拳”

  優化生態環境既要做“減法”又要做“加法”。

  永川區智慧城市數字指揮大廳內,一塊大屏幕實時顯示轄區生態環境各項數據的大屏幕引人注目。這是近日試運行的永川生態環境智慧綜合監管平台。

  “該平台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涵蓋了生態環境監測感知體系、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生態環境綜合展示平台等內容,為水環境、空氣質量等精細化管控提供系統科學的決策支持。”永川生態環境智慧綜合監管中心項目經理張子良説,這一平台相當於永川治水的“智慧大腦”。

  永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永川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構建出一張“水陸統籌、天地一體、點面結合”的檢測監控網絡,同時打破了水利、住建、河長辦等多個監管業務部門的數據壁壘,突破了“信息孤島”難題。

  同時,永川還在城區河流種植美人蕉、旱傘草、銅錢草等水生植物凈化水質,構建出一個水下生態系統,讓水體擁有了自潔能力。

  “生態的問題要用生態的辦法去解決,這種技術不同於傳統的化學辦法,也不同於通過物理辦法循環過濾,它是自然的、可持續的。”負責永川水體生態修復的技術專家&&。

  一套“組合拳”下,2017年基本消除城區黑臭水體,臨江河水質由2017年的劣V類、2018年V類提升到了2019年的Ⅳ類、2020年的Ⅲ類水質。2020年,臨江河被評為重慶市最美河流,永川區河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永川臨江河紅旗河段,工作人員正在清漂。當地還在水中種植了水生植物凈化水體。新華網 劉磊 攝

  聚集的年輕人與新生的河

  最近,朱小紅觀察到一個現象:這片“三河匯碧”的老城區,年輕人越來越多。

  “以前都是我們老年人來這裡釣魚、跳壩壩舞,而現在周末很多年輕人也選擇來這裡拍照游玩。”她説。

  事實上,這一改變很大程度上源自“三河匯碧”片區的城市更新改造。

  朱小紅介紹,“三河匯碧”片區曾是永川人口密集、興盛一時的老城區,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片區也有了“成長的煩惱”:片區建築老舊、密度大,亂搭亂建較為突出。公共活動空間缺失,區域內人車混行,交通組織無序。河道沿岸道路親水性不足,周邊居民意見越來越大。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19年7月,永川區啟動了三河匯碧片區城市有機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利用房屋拆遷後騰退的土地和實際地形,結合周邊河道和保留的建築物,按照“城市雙修”的思路對片區實施整體改造,新建親水廣場,整修外墻立面,修復兩岸生態,讓破敗雜亂的老街巷換新顏。

  去年初,該項目竣工後,永川又運用“有機更新”的設計思路,引入“文化、文創、文旅”主題元素,融合該區域的歷史、人文和商業價值,多維度推進老城煥新,打造永川區首個體驗式文創街區和城市會客廳,傳承永川文化。

  今年元旦,位於“三河匯碧”片區的永川區首個體驗式文創街區試運營,提檔了片區的商業業態。

  現在,這裡親水廣場、退&式綠化、品牌咖啡、精品書店、合院茶吧等設施應有盡有,成了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

  “臨江河和周邊區域的治理和改造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在凸顯。”永川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好生態成了永川在招商引資、人才引進過程中的一塊招牌。

  初夏的陽光溫暖明亮。倚着臨江河畔的欄杆,看著不遠處幾個學生正擺好姿勢用手機拍照,朱小紅思緒飄遠。她覺得,臨江河也重返青春了。通過治理一條河,永川正提升着一座城的品質。

永川三河匯碧文創街區成了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新華網 劉磊 攝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