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國家科技特派團出招助力巫溪産業提質增效

  “‘巫溪紅三葉’牧草是巫溪的一個品牌,是重慶市兩個獲得國家審定的地方品種之一,建議建設‘巫溪紅三葉提純復壯與種子繁育基地’,保護這個優良品牌。”近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牧草産業組一行,實地走訪巫溪縣菱角鎮的幾個養殖場,調研各企業牧草種植、草-羊配套、養殖效益及帶動周邊農戶增收等情況,並提出工作建議。

  “巫溪紅三葉”為野生豆科牧草,主産於巫溪縣紅池壩,其特點是返青早、枯黃晚、利用期長;耐刈、耐牧性強;葉寬、葉量大、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耐脊、耐寒、適應性強。1993年,經全國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登記為地方品種。2011年註冊成為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針對該縣牧草種植數量、品種及加工利用等情況,牧草産業組制定了具體幫扶計劃。科技特派團有關負責人&&,未來3年計劃通過投資約50萬元,在巫溪縣建立紅三葉原種繁殖場,“今年將申請10萬元資金,啟動建立1畝純繁田,用於巫溪紅三葉品種提純復壯。”

  不光是牧草産業組的專家指導牧草産業發展,科技特派團蕎麥産業組的專家們也深入田間地頭,圍繞蕎麥種植的全過程技術問題向農戶作了培訓。專家們向願意種植蕎麥的農戶免費發放苦蕎和芒蕎等10余種改良後的種子進行試種,並承諾派技術人員提供指導。

  按照中央決策部署,中央組織部、農業農村部、科技部會同教育部、國資委、國家鄉村振興局,從全國部分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有企業等單位定期組織選派有關專家和科技人員,同時吸納重點幫扶縣現有科技特派員中的骨幹技術人員,以“一縣一團”方式組成160個科技特派團,派往巫溪縣的科技特派團便是其中之一,共有42名專家,其中24人為國家級專家,其餘為市級專家。

  針對巫溪産業薄弱短板,國家科技特派團從該縣實際出發,同該縣簽訂服務承諾書,自3月起開展為期3年的科技服務,助推巫溪産業提質增效。聚焦該縣“薯蠶藥茶桃麥豬”等主導産業,專家們成立12個産業指導組,現場簽訂責任書,點對點幫扶指導産業發展。

  為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技術隊伍,科技特派團還開展“師帶徒”活動,42名導師採取一對一“師徒幫帶”的模式,結對幫扶全縣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縣畜牧獸醫中心工作人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以及部分本地企業負責人。

  如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王曉慶和巫溪縣紅池壩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興平結成了師徒對子,王曉慶幫助李興平掌握茶葉的鮮葉攤放、殺青、揉捻、發酵、理條、乾燥等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李興平指導本地一家企業開發出一款功夫紅茶新産品,並送樣參加重慶市第五屆鬥茶大賽和功夫紅茶産品質量推選活動。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6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