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城市跑團眼裏的重慶:處處皆可跑,遍地是風景

 

北濱漫行步道。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北濱漫行步道。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五一”小長假最後一天,重慶市民王傳鋼以在金海灣公園步道的30公里跑結束假期。“不累,處處鳥語花香,跑起心情舒暢!”這已是他在小長假期間的第二跑,第一次是在4月30日,那天飄著小雨,但絲毫不影響他所在的禮嘉跑團和江與城跑團開展的近百人友誼賽。

  不只是這個“五一”,事實上,近年來重慶的各大濱江路、公園裏、步道上都出現了許多奔跑的身影,他們身著統一服裝,有時還拉著橫幅,每逢節假日或周末,都用酣暢淋漓的跑步來休閒放松。

  曾經,重慶這個爬坡上坎的城市,並不是跑步的最佳選擇地。

  如今,在跑友們的眼裏,城市處處皆可跑,四季時時有風景。

小長假第一天,江與城跑團和禮嘉跑團在金海灣濱江公園開展了一次聯誼跑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王瑋攝

  小長假第一天,江與城跑團和禮嘉跑團在金海灣濱江公園開展了一次聯誼跑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王瑋攝

  處處皆可跑,重慶跑步愛好者增速全國第一

  根據《悅跑圈2021年度中國跑步運動白皮書》顯示,去年,重慶的運動健身人群和跑步愛好者以68.4%的增速穩居全國增速第一。

  在王傳鋼對外展示的10條朋友圈裏,就有7條與跑步有關。他告訴記者,為不耽誤工作,他一般選擇5點起床晨跑,或晚上忙完工作8點去夜跑,一周至少三次,每逢周末還會多跑會兒。

  具體跑步的場地,“現在身邊到處都可以跑。”王傳鋼坦言,家門口的禮嘉智慧公園、龍咀公園,以及此次舉辦活動的金海灣公園,都是常去的地方。

  在金海灣濱江公園,長達17公里蜿蜒的嘉陵江岸線,一面是嘉陵江的江景,一面是綠意盎然的街景,天然的條件讓這裏成為不少跑者的絕佳路跑場地。

  “在這樣賞心悅目的環境中,我們跑起來也舒服,心情都好一些。”跑者笑笑説。

  對于跑步場地的變化,家在江北區華潤中央公園的跑步愛好者小陳感受十分明顯。“以前我只能在小區裏面跑圈圈,路不平,而且孩子老人也多,跑起來不太方便。近年來,北濱漫行步道修好後,我步行5分鐘就能到江邊跑步了。”小陳説,這條路已成為附近不少跑團的選擇。

夕陽美如畫,晚風醉流霞。夕陽下的悅來濱江步道絢麗多彩。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夕陽美如畫,晚風醉流霞。夕陽下的悅來濱江步道絢麗多彩。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像金海灣濱江公園、北濱漫行步道這樣的跑步勝地,在重慶還有不少。

  2018-2021年,重慶共建成109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2017年至今累計建成並享受補助的城市體育公園22個,2018年以來新建城市公園400余個,更新提質城市公園300余個。

  公園、步道、體育公園……讓原本嫌棄“健身太麻煩”“場地太遠了”的人,走出家門就可以選擇各色場地健身,“動起來”這件事兒不再難。

  有了合適的場地,還要有便民的運動設施。2018年-2021年,重慶市利用主城都市區邊角地新建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中,布置球類運動場地430個,健身設施485余套,跑步道、健身步道81條,以及多種兒童設施及特色活動場地;同時針對城市體育公園出臺相應的辦法,劃定大、中、小型城市體育公園分別至少同時具有開展8種、6種、4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專業標準場地,並規定了相應的建設設施。

  在這些場地間,上到80歲老人,下到8歲孩子,這些形形色色的運動場地、設施的布置,可以滿足城市中不同人群對體育運動的差異化使用需求。

兩江新區龍竹路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通訊員 申裏 攝

  兩江新區龍竹路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通訊員 申裏 攝

  遍地是風景,讓輕松跑成為一種新風尚

  清晨的重慶微風習習,公園裏鳥鳴魚遊,家住江與城55歲的張阿姨和老伴早早就來家門口的龍竹路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晨跑,“和年輕人不一樣,我們就是慢跑鍛煉身體。”張阿姨説。

  因地形而改造的龍竹路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前身就是一個廢棄的荒坡,橫在兩個小區之間,流過荒坡的臭水溝也常讓人望而卻步。經過改造,如今的公園已處處是景,臭水溝變成了景觀帶。

  另外,該公園北接江與城體育公園,南連居住區社區公園,形成了長約1公里的健步環道,拓展了公園活動范圍,營造了社區全民健身的大場景。

重鋼崖線山城步道4米寬的步道主線,除了跑步,還能方便人們騎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重鋼崖線山城步道4米寬的步道主線,除了跑步,還能方便人們騎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在沙坪壩,沙磁步道有效串聯白公館、渣滓洞、磁器口三大景區,建設時也不斷完善步道的接駁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務范圍,提檔升級為“一環多支”體係,共包括清水溪、鳳凰溪、老鐵路、梅林等9條特色景觀步道,建成總裏程約27公里,老鐵路步道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

  今年3月,《重慶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正式出臺,提出要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係等,新建一批運動場地設施,實現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推動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建設。

  宜行宜遊的山城步道、放眼見綠的社區公園、設施完善的體育公園……越來越多的跑友們在觸目所及的美景中奔跑,感受著家門口的“大美重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王瑋/文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6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