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渡口區破解鄉村振興難題 黨建引領走好“三條路”

4月24日,大渡口區跳磴鎮蜂窩壩村駐村第一書記楊衍育(左一),在施工現場給村民講解注意事項。記者 陳國棟 攝/視覺重慶

  ■凝聚人心,走好同心路

  ■選出能人,走好致富路

  ■保護生態,走好轉型發展路

  過去,工程車輛進出村莊,習慣“等靠要”的村民阻工要求留下“買路錢”。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裏黨員幹部入戶做工作,又帶領黨員外出考察看差距,如今村裏人和心齊,忙着推進項目建設。

  曾經,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缺乏群眾認可的主心骨。在外經商的優秀黨員被回引到村裏任職,與駐村第一書記一道帶領父老鄉親抓發展,如今,村裏柏油路修通了,産業已具雛形,致富道路越來越寬廣。

  昔日,採礦給村民帶來不錯的收入。礦山關停後,村裏遭遇發展陣痛,如何實現轉型發展?駐村第一書記幫忙出點子、策劃項目、爭取資金,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還即將變成金山銀山。

  ……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大渡口區以黨建為引領,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通過選好“頭雁”、凝聚人心、壯大産業,紮實走好同心路、致富路、轉型發展路,鄉村振興呈現出蓬勃生機。

  凝聚人心走好同心路

  過去村民對村裏事務不關心,如今成了熱心腸

  4月24日下午,大渡口區跳磴鎮蜂窩壩村水門洞,十多位村民在工地上忙碌。駐村第一書記楊衍育一邊勞動,一邊給大家提醒注意事項。

  這裡正在建設露營基地。大家積極性很高,不計報酬,義務參加勞動,爭取讓項目在“五一”期間開門迎客。

  “以前,這種情況是難以想象的。”前幾年,村裏班子能力不強、黨員作用發揮不好,村黨支部被作為軟弱渙散整頓對象。楊衍育去年12月到村裏任職時,發現大家對村裏的事務漠不關心,喜歡“等靠要”。

  楊衍育到村剛20天,村裏就發生了一件讓他“汗顏”的事——承擔重大建設項目的工程車路過村裏,11名村民帶頭攔車,要求留下“買路錢”“污染費”。在大渡口區公安分局從事政工工作多年的楊衍育意識到,事情的根源在於村裏的黨員幹部和群眾思想觀唸有問題。

  鋻於項目有嚴格的工期要求,不能耽擱,次日,楊衍育緊急召集在村的黨員幹部開會,自己帶頭檢討,每個黨員逐一剖析,統一思想認識。會上,他分享了自己做群眾工作的方法,然後安排兩人一組,分頭入戶做工作。

  “今天工作做不通,大家都別回家睡覺,我也一樣!”走出會場,他帶上鋪蓋卷就往村民家裏走,其他的黨員幹部也紛紛出發。

  在帶頭阻工的村民家裏,黨員幹部一邊幫忙掃地、理菜,一邊跟村民擺“龍門陣”。幾小時過去,村民們慢慢冷靜下來。黨員幹部們看準時機,講政策、講法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天黑之前,每個黨員都回到了各自的家——村民心裏的疙瘩都解開了,承諾不再阻工。

  “村里落後,關鍵在於大家觀念僵化落後。”過了幾天,楊衍育把村裏的黨員幹部帶到遠郊一個鄉村振興示範點參觀,這個村産業規模大,村容村貌好,黨員幹部、群眾的心氣足,大家很羨慕。

  “我們村離中心城區僅有一二十公里,人家距離六七十公里,為啥我們比人家差這麼多?”返程前,楊衍育拋出一個問題,引起大家深思。

  回村不久,一組組長黃家富便帶領8位村民,用5天時間打通了老鷹岩、貓兒峽的旅游通道。

  “一組開了個好頭,表揚!”在村微信群裏,楊衍育給一組點讚。其他幾個組的黨員幹部們也坐不住了,不想被比下去,紛紛帶領村民行動起來。

  民宿、餐飲、卡丁車、山地摩托……兩個多月時間,村集體經濟項目推進速度很快。明白村裏好了生活才會更好,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沒閒着。

  “過去,很多人打一毛錢的麻將,一坐就是一天。現在大家都不去了——因為忙!”楊衍育説。

  “頭雁”領出致富路

  立足獨特自然風光打造田園綜合體

  4月24日,跳磴鎮金鰲村四組,村裏首家經營性物業“江上雲棲”民宿竣工。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劉歡和駐村第一書記李秋昱忙着驗收裝修情況,培訓服務人員。

  面朝長江的山頭,成片的桃林開始挂果,20多畝太空蓮次第冒出尖芽。嶄新的柏油路環繞,一直通向遠方。金鰲村歷史悠久,曾留下“十載金鰲九進士”的傳説。金鰲寨遺址,已被列為重要文物。

  在劉歡眼中,這是一個承載夢想的地方。

  然而,2020年時,金鰲村黨支部還是軟弱渙散黨組織: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失去群眾信任,村裏風氣差,很多工作難以開展,群眾意見很大。關鍵時候,大渡口區委組織部、跳磴鎮黨委積極&&在外經商的黨員劉歡回村發展。

  劉歡今年33歲,土生土長的金鰲村人,為人正直,頭腦靈活,原來在外幹副食品生意,年收入達百萬元。為扭轉村里落後面貌,他毅然關掉門市,回到村裏。

  劉歡從副書記幹起。群眾説路不通,就修路;群眾説手機信號太差,就找通信部門很快建起基站;群眾説村集體沒有收入,就去爭取項目,招商引資……劉歡與上一任駐村第一書記通力合作,村黨支部發動黨員為群眾辦實事,贏得群眾口碑。在去年換屆中,劉歡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村裏如果沒有産業支撐,鄉村振興將是一句空話。”劉歡與來自大渡口區民政局的駐村第一書記李秋昱謀劃着更大的産業項目。

  目前,按照大渡口區委、區政府的部署,環金鰲山片區正以4A景區的標準進行打造。劉歡説,村里正在推進“春賞油菜花、夏游金鰲山、秋聞稻花香、冬品黃金果”的金鰲田園綜合體項目。同時,挖掘歷史文化,設計文創産品。

  “村集體還策劃通過土地入股,引進一家戶外運動公司在村里落地滑翔傘運動項目,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劉歡告訴記者,村裏的膠囊式“太空別墅”項目也正在商談,土地已經開始流轉,預計一期投入20個,吸引游客前來游玩。

  不僅如此,村集體還打算與一家農業公司合作,共同組建鄉村生態旅游公司,成為“金鰲村”的開發運營主體,讓每一個村民都能從發展中獲益。

  保護生態走好轉型發展路

  關停修復的礦山要蝶變為花海

  2011年,重鋼在大渡口區的生産主線完成環保搬遷,大渡口進入轉型發展時期。

  對大渡口而言,轉型發展不僅是城市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農村迫切需要破解的難題。

  目前,全區轄五個街道三個鎮,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集中在跳磴鎮。該鎮的新合村,經歷過陣痛之後,正在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一二十年前,新合村憑藉礦石開採,過了一段“好日子”。然而,水源受影響,農作物減産,粉塵滿天飛……隨着時間的推移,生態被破壞的各種問題也開始顯現。

  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幾年前,大渡口區果斷關停了這個村總面積達300畝的3個採石場。

  採石場關了,企業走了,村裏就只剩下一點花椒産業和傳統的農業了。有關方面對礦山進行復綠之後,村裏打算種一點柑橘之類的果樹。

  “只種果樹太單一了,增加不了多少收入。”來自大渡口區統計局的駐村第一書記曾睿,去年12月到村任職後,就立即投入調研,請區裏有關部門來考察,出謀劃策。

  曾睿向上級爭取到資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他帶領黨員群眾對礦區石穀子土壤進行改良、除蟲、施肥,種上3萬多株桃樹、李樹,撒下格桑花、矢車菊種子。村裏還計劃在礦區做一點景觀。

  按照曾睿的思路,有了這片花海,可以賞花、舉辦浪漫婚慶。收穫季節,可以舉辦採摘活動,果子還可以運到市場上銷售,多种經營為集體增收。

  4月24日,記者看到,三個礦坑已披上綠裝,各種鮮花綻放,與中梁山上的蔥鬱日漸協調。

  曾睿説,在礦坑低窪部分,村集體準備開闢休閒釣魚池;崖壁上,打算舉辦攀岩活動;礦坑的空地,還計劃建成露營基地。“這些項目,預計在今年內完成。”他説。

  曾睿的想法是,利用好上級部門的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把富民産業的“蛋糕”做大,讓老百姓的腰包早點鼓起來。(陳國棟 實習生 卞立成)

編輯: 王彩玲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