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軌道交通沿線的“徒步者”

  “五一”這一天,和往常一樣,王道淮又來到嘉陵江邊。

  他的頭上,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的列車剛剛離開牛角沱站,飛馳而去;他的腳下,泥土濕潤,雜草沒過腳踝,沒有成形的路。

  王道淮來到這片人跡罕至的區域裏,並非探險,而是工作。從一個軌道站到另一個軌道站,他需要沿着軌道線路,在軌道的控制保護區內,日行十幾公里,沿線排查風險隱患,監管建設項目。

  控制保護區,指為保障軌道交通安全建設和運營,在軌道交通沿線劃定的一定範圍,該範圍內的建設和作業等活動受到合理限制。由於重慶地形特殊,軌道交通線路“上天入地”,控制保護區既可以是都市街區、隧道洞口,還可能是某個廢棄公園。

4月28日,巡查員王道淮(右)和賈萬躍在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沿線巡查。 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2015年,王道淮加入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控制保護區管理部,成為一名巡查員。當時,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後,拿着一張圖紙,沿着還在建設的重慶軌道交通環線,從早走到晚,走了近11個小時。

  “真正走下來,我才明白這個工作只能靠走。只有人可以去到車去不到的地方,才能深入視線盲區。”王道淮説,他們的工作看似重復、單調,卻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看似正常的施工,由於不清楚控制保護區的範圍,可能對軌道交通的正常運行産生嚴重影響。

  去年,重慶軌道交通的運營里程達到400公里。在400公里的背後,每天至少會有156名巡查員,兩人為一組,不分酷暑、嚴寒,行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用腳步守護着乘客的安全。

  今年2月加入巡查員隊伍的賈萬躍&&,“走”並非一件易事。以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為例,雖然運營里程只有30多公里,但是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天半。其中李子壩站到大坪站,雖然只有3站,但是由於軌道交通線路在這3個站的區段裏穿樓、穿山而過,高度落差有83層樓高。

  王道淮提到,重慶夏季溫度可達40攝氏度,汗水經常打濕衣服,他們常常需要在背包裏多備幾件短袖。

  由於這份工作,王道淮發展了健身、攝影兩個愛好。“幹這個工作,必須有一個好身體。我在記錄工作的過程時,也捕捉到不少美景。”王道淮説。

2016年1月24日,王道淮拍攝的雪中的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受訪者供圖)

  2016年,重慶中心城區罕見地下了一場雪。王道淮將鏡頭對準雪中的軌道交通,記錄下珍貴的一刻。

  “從軌道交通線路施工時,我便開始記錄。一張張照片反映了軌道站附近從荒無人煙到繁華都市的變化。”王道淮説。(記者陳青冰)

編輯: 王彩玲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1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