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政協委員陳博洲:建議支持武隆旅游國際化發展 打造重慶旅游“升級版”

  天生三橋、芙蓉洞、仙女山大草原……近年來,武隆旅游已經成為重慶旅游的一張名片,拿下了“世界自然遺産”“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四塊“金字招牌”。

  如何讓這些“金字招牌”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助推地方發展?

  市政協委員、重慶市廣東商會副會長、武隆區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博象文旅集團董事長陳博洲給出的建議是:支持武隆旅游國際化發展,引領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

  陳博洲説,去年,重慶市旅游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武隆旅游國際化的實施意見》,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工作座談會也提出了“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打造渝東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任務,要實現市委、市政府描繪的旅游國際化藍圖,除武隆自身努力外,外部政策和市場環境同樣不可或缺。

  “為此,建議由市委、市政府牽頭,以常態化機制建設為抓手,對武隆旅游國際化工作給予支持和引導,將武隆培育成為助推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戰略支點和資源集散樞紐,以及助推重慶旅游‘升級版’的示範平台。”陳博洲&&。

  具體該如何做?

  陳博洲認為,首先要從規劃上突出武隆旅游國際化定位,與周邊區縣實現差異化錯位發展,以規避同質化競爭。但在差異化發展同時,也要注重與周邊區縣及全市形成“合力”,在全市旅游“一盤棋”的要求下,在市級層面統籌渝東南特色民俗生態旅游資源,以武隆為引領、各區縣緊密參與的世界知名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激發渝東南建設世界知名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的合力,以及注重武隆文旅産業與其他産業的聯動性,激發以文旅發展帶動産業融合發展的動力。

  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和鏈結,提升武隆與外界的互聯互通水平。

  “例如,可以規劃運營轉運巴士、觀光電車、烏江畫廊客輪等載體,統籌優化武隆公、鐵、空交通站點與渝東南周邊區縣的互聯互通水平,培育武隆國際化旅游交通樞紐功能,帶動渝東南旅游發展。”陳博洲説,建議規劃建設及優化武隆與全市“一區兩群”重點區縣、重要交通站點及熱門景區景點的轉運體系,加強武隆交通在全市集散旅游客源的能力,以及爭取國家在武隆布局更多空、鐵、公重點交通建設項目,進一步增強武隆與全國及境外的交通鏈結。

  旅游要發展,也要會“吆喝”。

  在陳博洲看來,建立跨區域旅游宣推機制,從市級層面統籌配置宣傳推廣渠道及旅游資源;創新市場化幫扶機制,吸引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助力武隆旅游國際化;針對國際化旅游發展需求,引導優秀人才聚集武隆,也是引導支持武隆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舉措。建議由市級層面對全市重大涉外、全國性及本市重大文旅活動進行統籌,對武隆進行適當傾斜,讓更多旅游度假節會、高端論壇峰會、重大文旅藝術展銷等重大活動落戶武隆,同時給予項目落地和人才引進的政策傾斜,將武隆建設成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宣傳展示平台。(記者 孫琼英)

編輯: 葛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