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淬煉提取紅岩精神的時代力量

  12月16日,92歲老黨員李玉珍同志(右)向90後社區黨委書記張月艷(左)講述革命往事。攝影 周奇/視覺重慶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鬥中構建起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其中,紅岩精神是第一批被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偉大精神。

  紅岩精神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實踐中,錘煉、培育和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共産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一直以來,紅岩精神就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寶庫,現在同樣具有穿越時空的價值,是黨員幹部群眾幹事創業強大的精神力量。

  繼今年7月偉大建黨精神提出以來,本報先後推出5組“對話‘建黨精神’”系列報道,分別聚焦新老黨員,村支書、科學家、勞模工匠、企業家群體,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今日起,本報推出“對話‘建黨精神’·永遠的紅岩”系列報道,邀請由紅岩烈士生前介紹入黨的老黨員、紅岩烈士後代、紅岩志願者、紅岩烈士生前捐建學校老校長與年輕黨員展開對話,展現紅岩精神歷久彌新、深入人心,並不斷傳承、弘揚的時代價值。他們的對話將産生怎樣的思想碰撞?敬請關注。

  人物名片>>>

  李玉珍:女,中共黨員,1929年出生,黨齡73年。曾參加黨領導下的學生運動,當過川東遊擊隊交通員。重慶解放後,她先後在市婦聯、市委黨校,江北區供銷社、區乾果公司工作,參加過重慶市第一、二、三、四次黨代會。離休後,她又擔任江北區供銷社老協主任、區改制企業離休支部書記,繼續發揮餘熱,在全市各區縣各單位講述紅岩故事。獲評“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張月艷:女,中共黨員,1992年出生,現任江北區鐵山坪街道唐桂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她帶領社區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探索打造“眾議唐桂”民主議事品牌,參與江北區創建“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試驗區”試點。曾獲“江北區2019年黨的建設與民主政治先進個人”“2019-2020年度感動江北特別發布——身邊最美基層幹部”“重慶市2021年最美法律志願者提名獎”等榮譽。

  “為理想信念迎難而上、為人民幸福犧牲奉獻,紅岩精神是一個群體的寫照。”

  “向老一輩們學習守初心、擔使命,接續奮鬥讓紅岩精神歷久彌新。”

  今年92歲的李玉珍,17歲投身革命,經紅岩英烈藍蒂裕介紹入黨。“11·27”大屠殺後,她和烈士家屬一起收殮英烈遺體,離休後,致力於宣講紅岩故事、傳承紅岩精神。

  今年29歲的張月艷,是江北區新上任的社區黨委書記,參加工作8年來,扎根社區基層一線,聽民聲、察民意、解民憂,創新方式方法改進基層治理,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

  12月16日,兩位有着不同經歷的“90後”,在李玉珍家中圍繞紅岩精神展開了一場跨時代的對話。她們説心目中的紅岩人物,講紅岩精神的時代力量,話信仰初心使命擔當,談淬煉昇華接續奮鬥。

  “紅岩,是屹立於重慶的精神豐碑。當下,應淬煉匯集更多新時代的精神力量,烙刻在心中、融進血脈裏,身體力行傳承弘揚,讓紅岩精神生生不息、永放光芒!”這場對話讓一老一小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對使命擔當有了更多思考。

  話初心選擇

  李玉珍:老藍(藍蒂裕)介紹我入黨時,感覺與黨員相比還有差距

  張月艷:因為感受過黨的關懷,所以希望更好地幫助別人

  “戴上黨徽,人看起來就精神!”看到戴着黨徽進來的張月艷,李玉珍開心地笑起來。90多歲高齡的她精神矍鑠、口齒清晰,講起話來中氣十足。

  李玉珍親熱地拉着張月艷的雙手説,這些年,喜歡與年輕人交流,用大家喜歡聽、聽得進的方式講述紅岩故事、傳承紅岩精神。這讓她時時感受到活力充沛。

  “玉珍奶奶,聽説您是在遊擊隊裏入的黨,您還記得當時的情形嗎?”張月艷接過話頭提出問題,把李玉珍的回憶拉回到那個時代。

  “我和黨的緣分得從1944年説起。”1929年,李玉珍出生於渝中區南紀門一個貧苦家庭。15歲時,她參加了女青會識字班,班裏一位姓楊的老師是共産黨員,不僅教李玉珍讀書識字,還教給她人人平等的進步思想。在楊老師的影響下,李玉珍心裏的共産主義種子開始慢慢萌芽,17歲那年,她毅然投身革命。

  1947年“六一”大逮捕發生後,作為學運骨幹,李玉珍成了國民黨的監視對象,組織上安排她到梁大達特區川東遊擊縱隊搞農村武裝鬥爭,成為遊擊隊的交通員。為及時傳遞情報,她常常不分晝夜跋山涉水。那時的大山裏杳無人煙,不時傳來野獸的陣陣嚎叫。“就是靠信念支撐,想到手裏的信件關係着眾多人的性命,我也就不怕了。”

  有一次,李玉珍受命通知遊擊隊躲避敵人圍剿,為及時送出消息,她直接從幾百米長的運木伐道滑了下去,雙腿被伐道摩擦得血流不止。“事態緊急,只想著用最快的辦法將消息送到,疼痛就顧不上了。”

  1948年2月,李玉珍在梁(平)墊(江)特支書記藍蒂裕及其夫人的推薦下光榮入黨。“‘老藍’來找我談話時説,小李,有沒得啥子入黨要求?我説,可以加入黨了嗎,那當然好喲!”憶入黨經歷,李玉珍音量也提高了幾分,“當時我還是個小姑娘,雖然參加了遊擊隊,但感覺與黨員相比還是有差距,根本沒有想到可以入黨。現在看來,那也算是火線入黨的一種吧。”

  聽了李玉珍的革命和入黨經歷,對照自己的初心,張月艷深受教育:“玉珍奶奶與‘紅岩’故事裏的原型同時代、同奮鬥,是我們新時代黨員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共産黨打江山就是為了後代能過上幸福生活,年輕一輩要立足崗位、為人民服務。”李玉珍飽含感情地説。

  因母親過世得早,與父親一起生活的張月艷,印象最深的就是村裏的一名女幹部代表黨組織經常上門送溫暖、送學習用品,並多年如一日關心自己的成長。她幼小心靈深受感動,立下一個心願:希望長大後也成為一名能幫助他人的女幹部。

  2013年大學畢業後,張月艷通過考試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因為感受過黨的關懷,所以希望更好地幫助別人。”2017年,張月艷正式成為一名黨員。

  講服務奉獻

  李玉珍:只要是黨的號召,只要是為人民服務,沒有什麼分內分外之分

  張月艷:真心付出才能把工作越幹越好,讓群眾越來越幸福

  “共産黨員就是要敢拼搏、敢犧牲。”李玉珍説,與老一輩革命家堅守重慶逆境奮鬥、紅岩英烈為理想信念英勇獻身的精神相比,聽黨話、跟黨走、響應黨的號召,為黨和人民服務奉獻是基本要求。

  入黨後不久,李玉珍又被組織安排到合川豫豐紗廠子弟校,以教書名義負責聯絡接待重慶和合川往來的同志。學校每學期發兩封銀元和兩卷紗。紗,李玉珍就用來賣錢零用。兩封銀元,她卻從沒打開過,組織一來人就交出去。

  1949年上半年,李玉珍回到重慶主城,組織安排她幫忙照顧江竹筠(《紅岩》小説中江姐原型)、彭咏梧的兩個孩子。“就算是其他同志的孩子,我也會照顧好。”江竹筠入獄前,李玉珍已知道她的事跡,對江竹筠更加崇敬,“我是黨員就要服從黨的安排,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黨的宗旨。只要是黨的號召,只要是為人民服務,沒有什麼分內分外之分。”

  “與紅岩志士一起奮戰,除了藍蒂裕、江竹筠,您對其他哪些人的印象最深?”張月艷問。

  “最熟悉劉國鋕(《紅岩》小説中劉思揚的原型)。起初看不慣他,覺得他西裝革履不像黨員,但後來我慢慢了解他、敬佩他。”李玉珍説,劉國鋕出身於瀘州的大家族,但為了革命,他把自己所有的錢都貢獻出來。

  “江姐、王樸、陳然、劉國鋕……紅岩精神,不是某一個人的精神,而是一種為理想信念奮鬥的群體意志,一股為人民謀幸福的集體力量。回到現在,只要盡心盡力為黨做事,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都是對紅岩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李玉珍深情地説。

  “作為黨的基層幹部要有奉獻精神,真正擁護黨、愛人民。”張月艷深有感觸地説,8年基層工作經歷讓她知道了職責所在,也更堅信真心付出才能把工作越幹越好,讓群眾越來越幸福。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時,時任唐桂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的張月艷,為做好2100多戶群眾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十多個小時、連續數十天奮戰在一線。她説:“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這才是黨員的樣子。”

  談弘揚傳承

  李玉珍:我要趁着身體好再多講講,讓紅岩精神永放光芒

  張月艷:扎根基層與群眾在一起,把對黨的忠誠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動力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11·27”大屠殺,很多戰友都犧牲了。得到消息後,李玉珍第一時間趕到渣滓洞監獄,只見到處都是革命烈士遺體,地上血流成河。“我們在現場守着,帶家屬指認、收殮了200多名烈士遺體。”

  同志犧牲在黎明前,讓大家悲痛萬分,更促使李玉珍忘我地投入到新工作中。

  解放後,重慶百廢待興,李玉珍被安排到市婦聯工作,她帶領職工家屬做好互助工作,解除一線工人後顧之憂。後來,她又調任到市委黨校、江北區供銷社和區乾果公司工作,直至離休。無論什麼崗位,李玉珍始終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幫助群眾。

  “玉珍奶奶,在基層與群眾直接打交道,您有哪些秘訣?”“工作哪能面面俱到,只要立足崗位把本職工作搞好,再不斷奮進、不斷完善就行了。”面對張月艷的請教,李玉珍娓娓道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帶着服務奉獻的心態與群眾交心。”老革命的“經驗談”,張月艷聽得入迷,她説:“我要扎根基層與群眾在一起,把對黨的忠誠轉化為服務人民的動力。”

  1987年離休後,李玉珍開始了新“奮鬥”。擔任江北區供銷社老協主任、區改制企業離休支部書記,成為老夥伴們的“服務員”……近年來,她還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等,宣講紅岩故事。“我要趁着身體好再多講講,讓紅岩精神永放光芒。”她説。

  “蘊含着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的紅岩精神,值得不斷講、反復講,我要把親身經歷講給大家聽。”李玉珍&&,將持續在宣講道路上走下去,讓人們知道幸福生活不是從天而降的,是共産黨員流血犧牲換來的,讓大家明白只有在黨的領導下,老百姓的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老人家的唸唸不忘,換來了持久的迴響。今年5月,李玉珍在沙坪壩區名校聯合外語小學宣講。不久後,她收到孩子們寄來的一封親筆信:感謝您來到我們身邊講述紅岩故事……我們一定會牢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好好學習,為建設強大祖國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幾個月前,我也有幸聆聽過您的宣講,雖然位置很遠,但印象非常深刻。從您身上,我真的感受到了老一輩共産黨員的堅定信仰、無私無畏、樂於奉獻,令我受益匪淺。”從遠遠地聽再到面對面向老人請教,張月艷很激動。

  “希望玉珍奶奶能到唐桂社區宣講紅岩精神。”張月艷向李老發出邀請。“沒問題!黨的宣傳我都願參加,無論什麼時候。”李玉珍爽快回應。

  初心>>>

  李玉珍:

  見證紅岩初心 傳承紅岩精神

  以92歲高齡,行走於各種各樣的講&,李玉珍説的最多、用情最深的就是紅岩精神。

  那不僅是李玉珍的初心之地,更是一群忠誠信仰者為理想前赴後繼的群像塑立處。作為親身經歷者,李玉珍多年來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宣講紅岩故事,傳承紅岩精神。

  15歲那年,在免費的女青會識字班裏,李玉珍認識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人——共産黨員楊老師。在楊老師影響下,共産主義的種子在李玉珍心裏萌芽,激勵她投身革命。

  “至今,我都不知道楊老師的真實姓名,也許‘楊’都不是真姓,但她還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名字,那就是共産黨人。”在重慶這個紅岩精神誕生地,李玉珍所遇見的共産黨人,身上都有許多共同特質:意志頑強、信仰堅定、無私無畏……

  江姐、王樸、陳然、劉國志……從他們身上,李玉珍見證了一代共産黨員的堅定初心。她的入黨介紹人藍蒂裕身上,同樣有這些美好特質。

  1948年冬,藍蒂裕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藍蒂裕不畏酷刑拷打,堅持獄中鬥爭,體現出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1949年10月,藍蒂裕英勇就義。在整理其遺物時,李玉珍看到了藍蒂裕寫給兒子藍耕荒的遺書:“我的孩子,今後——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帶着烈士家屬指認、收殮遺體,大家都悲痛萬分;看到戰友們留下的遺書,更是撕心裂肺般地難過。李玉珍至今仍記得烈士白深富、車耀先等人的遺書,其中,白深富這樣寫道:“一朵花凋謝了,但是更多的花將要開放,因為它已變成下一代的種子。”

  信仰的種子深深地扎根於心中,李玉珍發誓不辜負烈士期許,過好人生的每一天。

  解放後,她任勞任怨地在多個工作崗位上服務;離休後,她成為江北區改制企業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做黨的宣傳員、組織員。近年來,她又開始新奮鬥——講好紅岩故事,傳承紅岩精神。

  如今,她宣講得更勤了。作為江北區黨史學習教育先進典型報告團成員、老幹部宣講團成員,她走進機關、街道、社區、學校,飽含着對黨的無限赤誠給大家講紅岩、講黨史,傳承黨的精神力量。

  傳承>>>

  張月艷:

  積極擔當作為 擦亮黨員底色

  出生於重慶江北,從小對江姐故事耳濡目染,《紅岩》小説是張月艷的必讀書籍。“老一輩革命家、紅岩志士遠去,但紅岩精神深植於人們心中。”張月艷説。

  紅岩精神就像烙印那樣鐫刻在一代代重慶人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小時候,張月艷感興趣的是紅岩故事。參加工作後,以堅定理想信念為內核的紅岩精神,讓張月艷有了更深感觸,她希望積極擔當作為擦亮黨員底色。

  為幫助更多群眾,2013年,張月艷在大專畢業後考試進入到唐桂社區工作。

  “農轉城社區裏,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物業扯皮等情況多不勝數。”張月艷説,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對其所在社區尤為迫切。

  經過前期調研準備,在區、街道有關部門支持下,張月艷牽頭探索了居民“議事廳”機制,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擺出來,引導居民參與議事,經充分協商達成一致,再由社區、物業推進執行。這樣,不僅許多棘手難事得以順利解決,還激發了居民的自治意識。

  如今,“議事廳”協商制度已成為唐桂社區的常態化制度,近年來,參與協商居民3000餘人次,為江北區創建“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試驗區”試點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在基層治理中積極擔當作為,深入群眾聽民情、服務群眾解民憂,張月艷自己也受到組織和群眾的肯定。近年來,她先後被評為“江北區2019年黨的建設與民主政治先進個人”、身邊最美基層幹部等。今年,張月艷被選為鐵山坪街道唐桂社區黨委書記,並榮獲“重慶市2021年最美法律志願者提名獎”。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何春陽、王亞同采寫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18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