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如何一江清水向東流?跟着河長“解密”

  12月21日下午,冬日的暖陽,讓不少江津市民來到濱江路上散步。站在濱江路上向長江望去,水更清了、魚和水鳥也多了……

  沿長江各區縣的媒體代表參加《長河河長行》全媒體採訪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在江津區聶榮臻元帥廣場上,展示着一張張青山綠水的照片,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不時有市民感嘆道:“現在的長江水真是越來越乾淨了。”而這只是重慶治水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十三五”末,重慶全市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實現100%。

  長江那得清如許?21日,“長河河長行”重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五周年全媒體採訪行動在江津啟動。據悉,本月至2022年1月,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河長辦公室、市水利局、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將聯合華龍網、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和長江重慶段沿線18家區縣融媒體中心,開展“長河河長行”全媒體採訪行動,充分展示五年來,全面推行河長制、河流管理保護的成效成果。

  看成效——

  “十三五”末全市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實現100%

  201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自此,河長制在全國全面推廣。

  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肩負着維護長江上游地區河庫健康的重大使命。中央有部署,重慶有行動。近年來,重慶堅定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以河長制改革為統攬,全力打造完善河長制組織體系,深入實施“一河一長、一河一策、一河一檔”,河長制正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轉變。

  重慶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公室副主任任麗娟介紹,重慶全面建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市級總河長的市、區縣、鄉鎮(街道)三級“雙總河長”架構,和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長體系,1.75萬名河長衝鋒在前,1.5萬名河道巡河員、護河員上崗履職,2.3萬“河小青”“巾幗護河員”熱心參與,河流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

  任麗娟介紹,5年來,重慶河道亂佔亂建被全面遏制,長江幹流規模性非法採砂基本絕跡,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持續向優,“十三五”末全市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實現100%。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畫卷,也成為重慶河長制實行五年以來,最為珍貴的記憶、最為靚麗的名片。

  尋答案——

  “全景式”呈現重慶治水經驗

  重慶河長制實行五年以來,重慶成效顯著,背後也涌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典型人物和動人故事。此次採訪行動,將深入挖掘這些人物,通過鮮活的故事,全面推廣重慶的治水經驗。

  重慶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專職副主席丁道誼在啟動儀式上介紹,“長河河長行”是重慶首次由長江重慶段沿線各地媒體共同參與,圍繞同一主題開展的全媒體採訪行動,各個區縣融媒體中心將負責當地長江區段的報道,市級媒體也將沿江而行開展巡禮報道。

  “此次報道將通過‘全景式’方式進行呈現。”丁道誼説,報道的內容來自山上、水裏、岸邊,採訪的對象有河長、有民間河長、有志願者、也有科技工作者。各媒體將結合當地河長制工作開展實際,找亮點、抓重點,最終呈現精彩內容。

  華龍網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首席記者王瑋作為媒體代表發言時&&,此次將深入老百姓身邊,走到長江沿岸,用筆和鏡頭記錄,去報道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綠色發展典型故事。

  據悉,本次全媒體採訪行動的相關報道內容,將於2022年1月5日正式刊播,進行全媒體推送。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1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