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1共舞長江經濟帶】探究長江文化傳承創新 五省市聯動探源千年文脈

啟動儀式現場。新華網 發

  新華網重慶12月14日電(韓夢霖 王琦)14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湖南五省市黨委網信辦和新華網共同主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將赴重慶市渝中、沙坪壩、大足、巫山、奉節5個區縣進行實地探訪,同時發揮網絡雲端優勢,邀請封面新聞、雲南網、多彩貴州網、紅網等市外十多家新聞網站進行雲採訪,力求通過線上線下的融合互動,推出一批讓網友愛刷愛曬、愛轉愛看的優秀産品。

  探究長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於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建設現代文明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次網絡主題活動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源千年文脈”為主題,將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豐富內涵,生動展示長江文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源泉,探尋拓展保護長江文化的路徑模式。

  據介紹,在中央網信辦指導下,長江沿江各省市已聯合成功舉辦了四屆“共舞長江經濟帶”活動,發出好聲音、營造好氛圍,産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共舞長江經濟帶”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網絡精品品牌活動。這次活動以“探源千年文脈”為主題,挖掘好、展示好、弘揚好長江文化蘊含的歷史和現代價值,將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在啟動儀式上,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文天平説,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是著名的山城、江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在璀璨的歷史長河裏,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交相輝映,文化資源富集,人文底蘊深厚。

  在巴渝大地上,200萬年前就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4000多年前,世界的“上古鹽都”巫溪寧廠,商賈雲集,留下了保存至今的鹽馬古道;歷史上在唐朝多位大詩人留下了與重慶有關的千古名篇,如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700多年前在合川發生的“釣魚城之戰”,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等,以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揚名天下;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紅岩精神,更是光耀千秋。

  文天平寄語採訪團,堅持融合創新,多出刷屏精品,推動正能量産生大流量、大流量澎湃正能量,講好長江故事、重慶故事,讓長江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的互聯網上再放異彩。

編輯: 張青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1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