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一日,第二十三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暨二○二一明月湖創新論壇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行。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12月11日,第二十三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暨2021明月湖創新論壇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行,十余位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匯聚重慶,縱論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前沿趨勢與行業發展情況。
重慶如何把握機遇,發展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産業?與會嘉賓給出錦囊妙計:布局産業、用好資本、把握趨勢。
布局産業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産業化正當其時
經過近年來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走出實驗室,走進生産生活。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孫立寧&&: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産業化正當其時。
孫立寧以智能製造為例,指出機械是智能製造的核心裝備,當前全球工業經濟的裝機量超過40%,亞洲成為智能製造發展的主戰場,中國是前沿陣地。
不僅是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方面發展也非常迅速,産值年增長速度達30%。孫立寧認為,以上兩個數據,表明機器人産業的前景是“星辰大海”。
因此,重慶應該抓住機遇布局相關産業,通過産學研結合的方式推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實現産業化。
在産業布局中,工業機器人要向智能化、可協作發展,關注人機協同作業能力;服務機器人的趨勢是物美價廉,要做到“像家電一樣便宜、像博士一樣聰明”。
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俞棟也提到産業的重要性。他認為,科學技術和産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科技發展給産業提供新的想象力,催生新的産品;産業的需求又給科技發展提供新的目標和方向,促進科技的進步。
用好資本
既需有為政府也需有效市場
作為知識密集型的新興産業,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往往需要較高的投入和較長的投資回收期。因此,能否得到資本支持,是關乎大多數團隊創業成敗的大事。
“技術是‘種子’,資本就是‘化肥’。”孫立寧用這樣的比喻來説明資本的重要。
他舉例説,在浙江、廣東、上海、江蘇等地,地方政府在機器人領域的投資非常大,這些地方在該領域的發展也取得了領先,全國機器人公司的總量,這四省市佔據了前四位。
另一方面,有效的市場同樣必不可少。松禾資本聯合創始人厲偉講述了市場資本發掘出目前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並在各階段幫助其發展的故事。
他指出,聰明的資本,要做企業的欣賞者與好幫手,當好企業的參謀,與企業密切互動,共同成長。
厲偉還向重慶尋找投資的創業者們透露,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賽道,行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高速成長的企業更容易受到資本的關注和青睞。
把握趨勢
讓機器人更聰明,量子科學是重要技術手段
如果説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麼,只有把握好這一領域的前沿趨勢,才能勇立潮頭。
當前,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呈現出哪些趨勢?不少嘉賓紛紛給出自己的觀點。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劉連慶認為,機器人正在越來越突出“人”的特徵。
他指出,過去的機器人是剛體的、乾燥的、固定的,而未來的機器人更為智能和靈活,同時也應該是柔體的、濕潤的、生長的,要實現這一變化,關鍵是生命系統與機電系統的有機融合,通過生命系統與機電系統在分子、細胞和組織尺度上的融合,實現具有感知能力、思維能力、能量轉換和驅動能力的新一代機器人系統。
如何讓機器人更聰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技術院士焦李成認為,可以使用量子科學的技術手段。
他指出,當前歐美許多國家都將量子科學視為極重要的科研領域。量子智能計算可以突破傳統計算在面臨海量數據和不完全數據時的能力瓶頸。在未來,量子科學與自然智能、計算智能、神經科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將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實現長足發展的重要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