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發太平洋》書封

《帝王業》書封

《火種》書封 (受訪者供圖)
近日,網絡文學平台閱文集團發布的《2021網絡文學作家畫像》(以下簡稱《畫像》)顯示,全國已有超過2000萬人從事網絡文學創作,重慶是全國網絡文學作者最多的城市。
早在今年5月,重慶舉行的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上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67億人,網絡文學拉動下游文化産業總産值超過1萬億元。
諸多數據的背後,折射出網絡文學蓬勃發展的現狀。那麼,作為中國網絡文學重鎮,重慶為何會擁有如此之多的網絡文學作者?重慶網絡文學發展還存在哪些不足?重慶的網絡文學應如何抓住這一風口,實現進一步突破?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重慶擁有4萬名網絡文學作者
此次發布的《畫像》從網文作家的年齡結構、地域分佈、學科背景、行業分佈、題材類型等方面,對全國網絡文學作家的整體情況進行了畫像。其中,在“網文作家最多的城市”榜單中,重慶的網文作家數量全國第一,上海、溫州、成都、徐州分列2-5位。
重慶究竟有多少網文作者呢?“詳細的數字統計可能有困難,創作者們在國內主流的網文發布網站上都有分佈。”12月3日,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重慶文學院院長小橋老樹(本名張兵)説,根據重慶網絡作協掌握的情況看,按只要發過文、發文IP是在重慶的算,這個群體人數早就超過了4萬。
為何重慶能擁有如此之多的網絡文學作者呢?
“首先是近年來重慶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良好,吸引了全國各地人才聚集重慶,這大大促進了網絡文學發展;其次,重慶是移民比較多的城市,心態開放,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思想和語言吸收了來自天南地北的元素,有利於網絡文學的發展。”小橋老樹説,大家對川渝網絡作家有一個統一稱呼:川渝網絡作者群。
“重慶能擁有這麼多的網絡文學作者還得益於完善的組織架構。”小橋老樹説,早在2015年,重慶就成立了網絡文學創委會;2016年,重慶又成立了網絡作家協會。除了成立協會外,重慶還多次舉行網絡文學大會,今年5月舉辦2021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便是其中之一。“這些網絡文學活動的舉辦,讓重慶的網絡文學作家擁有了溝通交流平台,激勵他們不斷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重慶網絡作家需要更多關注
“四川有天蠶土豆,重慶除了小橋老樹還有誰呀,真希望看到更多重慶本土網文作者的作品。”12月3日,在起點中文網追完四川網絡文學作家天蠶土豆(本名李虎)的最新作品《元尊》後,市民劉猛在評論區裏寫道。
作為網絡文學的忠實讀者,劉猛從高中開始接觸網絡文學,如今已看了近百部網絡文學作品。在他看來,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有影響力的網絡文學作品大多來自外地,重慶本土網絡作者中叫得響的作品並不多。不少讀者也有這樣的看法。
事實真是如此嗎?
“很多人認為重慶缺乏網絡文學‘大神’,這實質上是對重慶網絡文學缺乏了解。”重慶網絡作家協會主席靜夜寄思(本名袁銳)&&,經過多年的發展,重慶不僅擁有了大量的網絡文學作者,還走出了不少“大神”級網絡文學作家。比如,他所著的《火種》就被評為“重慶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網絡文學科幻無限流的開山之作《無限恐怖》的作者Zhttty(本名張桓)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之前熱播的電視劇《上陽賦》的原著小説《帝王業》的作者寐語者同樣來自重慶。“此外,莊秦(本名莊寧)、幻雨(本名李秦川)、定離(本名王書穎)等重慶本土網絡作家所著的《蒸發太平洋》《百煉成仙》《修真之上仙》等網絡文學作品同樣在全國産生了較大影響。”
“現在重慶的網文創作者中,‘95後’是骨幹,‘80後’‘90後’‘00後’非常踴躍,這也符合網絡文學創作發展的自然規律。”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韓路榮説。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少讀者會出現“錯覺”呢?
“雖然重慶擁有如此之多的網絡文學作家,但由於網絡文學本身創作任務較重,網絡文學作者的性格比較偏內向,讓讀者對他們缺乏了解。”靜夜寄思説,由於重慶缺乏全國性的文學網站,導致這些網絡作者的作品不能及時得到發表,進而讓這些網絡作者紛紛簽約北京、上海的網絡文學公司,造成嚴重的人才流失。
重慶打造“網絡文學渝軍”正當時
今年9月,中國作協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報告》顯示,網絡文學目前已成為文娛産業重要的內容源頭,僅2020年,網絡小説改編的影視劇目就達140部。
諸多報告的發布,讓網絡文學再一次站上了風口,各省市紛紛加大了對網絡文學的扶持力度。比如上海早在2016年就利用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對域內的網絡文學作者進行扶持,引導他們創作體現主流文化價值的作品;浙江通過制定《浙江省網絡文學優秀作品扶持獎勵辦法》,每年重點扶持10部左右的網絡文學作品;四川通過大力推進“網著新時代”四川網絡作家引導計劃,開展四川省網絡小説排行榜評審等方式,助力網絡文學發展。
面對這樣的情況,擁有大量網絡文學創作人才的重慶又應採取怎樣的措施,進而打造一支過硬的網絡文學渝軍呢?
“要讓網絡文學實現可持續發展,需從作者、平台等多方面進行努力。”靜夜寄思説,經過20多年的發展,精品創作已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新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的網絡文學作者除了要通過精彩的敘事手法,讓讀者擁有閱讀的快感外,還需要在作品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為作品注入情懷,讓更多作者通過作品感受重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下一步,重慶除了加大對盛世閱讀網等本土網絡文學平台的扶持力度外,還可與閱文、縱橫進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嶄新的全國網絡文學平台,進而減少重慶網絡文學作者的流失。”
小橋老樹建議,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網絡文學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實現高質量健康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重慶除了設立專門的網絡文學獎、加強對網絡作家的資質認定外,還可定期邀請其他省份的知名作家來渝舉行培訓班,並讓優秀的網絡文學作者前往魯迅文學院進修,提升網絡作者的整體水平,從而促進重慶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