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幹事創業,去重慶!

二○二一“百萬英才興重慶”北京行活動清華大學專場招聘會現場。記者 楊鈮紫 攝\視覺重慶

  10月18日至19日,2021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北京行活動舉行,重慶92家用人單位,提供840個優質職位共計5000余個用人需求組團赴京引才。

  相比以往在北京舉行的高校巡迴招聘會、事業單位考核招聘專場等引才活動,今年的北京行招聘活動集中開展了綜合性引才方式,並在現場設置有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國企/事業單位、綜合類企業、智能製造等五大招聘專區。

  重慶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為吸引高層次人才,各招聘單位開出了含金量很高的待遇,最高年薪達100萬元,還有安家費、住房補貼、科研啟動經費等。

  重慶的發展前景以及求賢若渴的誠意,打動了不少高校學子。據統計,截至目前,北京行活動舉行的兩場招聘會,參會單位共收到簡歷1662份,其中綜合專場收到1423份簡歷,清華大學專場收到239份;本科學歷佔5%,碩士學歷佔66%,博士學歷佔29%;初步達成意向人才553人,其中博士167人,碩士380人,本科6人。

  人才

  看好重慶發展前景,關注職稱評定、福利待遇等政策

  在19日下午舉行的清華大學專場招聘會現場,主辦方還在搭建展&,就已經陸續有同學進場等候。

  老家在湖北襄陽的清華大學化學專業博士生黃謀新仔細翻閱着招聘會活動指南,並用筆勾畫自己中意的崗位。

  “我明年博士畢業,去過好幾次重慶,對重慶印象很好,尤其是對外地人特別友好,加上女朋友也是重慶人,已經決定畢業後定居重慶。”黃謀新告訴記者,重慶整個大環境較好,有許多朝陽行業,尤其是電子、半導體、汽車等産業發展突出,符合自己的就業需求,希望未來能到重慶大展拳腳,投身於重慶的經濟建設中。

  來自河南新鄉的崔澤宇同樣看好重慶的發展前景,目前她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與科學系的在讀博士,畢業後傾向於進高校做科研。“我以前曾在重慶榮昌參與過暑期實踐,當時就下定決心在重慶工作。”崔澤宇説,如果能到高校就業,薪酬不是最重要的,更看重科研&&,自己也曾了解過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在地理研究方面是行業裏的“佼佼者”,希望能到重慶的高校當一名科研人員。

  龐崢琦是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研二的學生,這次她特地把簡歷投向了專業對口的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對她來説,重慶不僅是故鄉,這裡對人才的政策比如職稱評定、住房補貼、子女入學等也吸引着她。

  “我注意到這次招聘單位中的高校都是在全國排名靠前的,這很有誘惑力。”豐都人秦樸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博士生,明年即將畢業的她一心想回重慶就業,她&&,高校是她的首選,這次來就是專門了解職稱評定的流程和政策,為以後進高校作準備。

  用人單位

  最高年薪100萬元,配套政策同步跟上

  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産業,人才支撐是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此次在京廣納“高精尖缺”人才,精選4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提供崗位318個,佔37.8%。其中不乏有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南醫院)、重慶大學、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高校、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創新研發機構等重點用人單位。其中,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和重慶師範大學給出最高年薪100萬元的優渥條件。

  “這次來京我們帶來了40余個教師崗位,包括石油與天然氣、機械工程、化學、建築等專業。”重慶科技學院招聘專員張振威説,光是前一天舉行的綜合招聘專場就收到了14位博士生投來的簡歷,博士生們普遍關心待遇方面的問題,以及與學校簽訂協議的方式。

  張振威告訴記者,員工與用人單位的發展方向相契合很重要,一直以來重慶科技學院鼓勵有夢想的人加入他們,未來學校將增加300名博士,此次就是為儲備人才而來的。他談到,高層次人才不僅局限於博士或博士後,更是要發揮其帶動、盤活其他人才的作用。

  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現場招聘負責人左陽陽介紹,他們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建成建築行業全産業鏈發展的國際化企業,因此對人才的渴求非常強烈。此次赴京攬才,中冶建工一下子拿出了40余個崗位,在薪資待遇方面給出了系列配套政策,比如博士到企業,會提供正科級的職務,10萬元以上的安家費,30萬元以上的年度崗位工資收入,以及職業津貼、帶薪休假等福利。

  政策

  5年內遴選支持2000名高層次人才,提供25項便利服務

  本次赴京引才活動受到各高校學子的關注,特別是越來越多的重慶籍高層次人才選擇回家鄉發展,可見重慶“聚才力”在不斷增強。

  而對於人才們普遍關心的政策問題,市人力社保局人力資源流動管理處處長劉青青也&&,在補貼方面,重慶已經給予重慶英才計劃、“塔基”政策、博士後創新支持計劃等方面的人才政策,對碩士、博士、博士後形成了系統性支持,將給予10萬元以上購房安家補助,以及最高200萬元專項支持。

  對博士等“塔基”青年人才,給予5-10萬元的安家資助和40萬元研究經費支持。

  對進站博士後,有全國含金量最高的博士後創新發展“18條”,覆蓋“博士博士後連續培養資助”“在站資助”“出站留渝資助”全流程,最高資助104萬元。

  安居方面,目前重慶已建成“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3萬套,提供定向配租住房6萬套。第一次來渝的人才,重慶可以提供定向配租人才房,並向青年人才提供免費入住1個月的青年驛站。如需在重慶購房,可以放大公積金貸款限額最高達4倍,並提供商業銀行按揭貸款優惠及財稅優惠。如果是高層次人才,重慶還可以提供最高240平米的人才公寓,達到一定工作年限還可以低價配售或贈送産權。

  “我們將在5年內遴選、支持2000名高層次人才、500個創新創業示範團隊,有力支持人才幹事創業。”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黎勇介紹,重慶人力社保部門堅持分類推進人才評價,開展“雙肩挑”領導人員科技創新改革試點等含金量較高的改革措施29條,建立人才分類評價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專家“揭榜挂帥”等,有力激勵人才脫穎而出。

  同時,堅持推出“重慶英才服務卡”,&&重慶英才服務管理辦法,構建市、區縣和用人單位三級服務體系,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等,為人才提供住房、教育、醫療、交通出行等25項便利服務。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相關招聘人員&&,人才支撐發展,發展造就人才。重慶系列人才新政方向明確、重點突出,立足國家戰略需要、契合全市産業發展需求。因此,在廣納人才方面,重慶可謂是魄力十足,底氣十足。

  本報記者 楊鈮紫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7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