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博覽會開幕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10月15日,2021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博覽會在重慶(悅來)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
本次博覽會的主題是“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共享西部發展新機遇”。會上,來自國內外的600多家物流行業的知名企業齊聚山城,帶來了最先進的物流行業的技術成果。航空、長江黃金水道、冷鏈、自動化物流設備……
一系列論壇和研討會,為世界展示了重慶物流的最新動態,更彰顯了重慶高質量建設陸海新通道的擔當和底氣。
面對這條潛力巨大的新通道,重慶是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重慶在其中的定位怎樣?優勢何在?下一步又該如何努力?
重慶為何能擔此重任?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建設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其中重慶所承擔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重任和定位被再次明確。
重慶為何能擔此重任?
回溯歷史,這條新通道,由最初的渝桂兩地不斷擴大“朋友圈”,發展到“13+1”省區市。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重慶牽頭建立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和廣東省湛江市的“13+1”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召開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制定了聯席會議工作規則等5個工作方案,簽訂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台等8個重點合作項目,共同謀劃“十四五”時期和開局之年重點工作。通過省際聯席會議,“13+1”省區市不斷達成共商共建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高度統一。
與此同時,重慶具有獨特的優勢。據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巴川江介紹,重慶之所以承擔起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主要得益於重慶在綜合經濟、交通區位、産業基礎等方面的綜合優勢。
從經濟和産業來看,重慶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39個,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5萬億元。
從交通區位來看,重慶地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聯結點,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從物流業基礎來看,重慶已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向”連通、鐵公水空“四式”聯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的出海出境大通道體系。截至9月底,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累計運輸超24萬標箱,貨值超420億元,貨物品類達640個,輻射全球106個國家(地區)的311個港口。

西部陸海新通道“13+1”省區市聯動班列發車活動出海班列。重慶市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 供圖
重慶如何建設好這個“中心”?
從《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到《“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在國家層面,重慶作為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定位越來越清晰明確。
2020年6月,重慶市委編委批准設立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負責通道沿線綜合協調、規劃發展、區域合作、項目推進和信息服務等工作。
據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介紹,中心設立一年多以來,承擔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常工作,服務“13+1”省區市通道合作,推動共商共建共享格局不斷發展。
由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牽頭開展的通道全線運行數據統計和發布工作,首次覆蓋全線三種主要運輸組織方式和三個主要出海口,為通道運行情況提供指引。在今年5月的西洽會上,聯合沿線省區市發布通道發展指數:2021年首期綜合指數為101.5,通道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不斷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制定《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建設步驟和時間節點。還會同沿線省區市、有關部委、中央企業建立專家庫,涵蓋交通運輸、國際貿易、金融服務等領域,為通道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未來,重慶將更加主動“走出去”
面對機遇和挑戰,一個省的力量是有限的,強化省際協商是必經之路。巴川江&&,下一步,重慶將主動走出去與沿線省區市對接通道共建事宜,促進雙邊或多邊合作,強化共商共建共享。
在發揮省際協商機制方面,積極籌備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協調推動跨區域重要事項。落實《“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加快編制《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與東盟合作行動方案(2022—2025)》和《“十四五”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推動“13+1”省區市合作向跨境跨區域合作延伸。
在加快建設跨區域綜合運營平台方面,強化和各省區市聯動,進一步推動跨區域綜合服務平台“13+1”全覆蓋,並逐步拓展湖南、湖北、河南等區域,發揮運營組織中心服務“13+1”省區市服務功能。
在優化通道運輸組織模式方面,加密開行重慶至廣西北部灣港的鐵海聯運班列、探索開行重慶至湛江港、洋浦港鐵海聯運班列;謀劃中老國際鐵路班列,常態化開行中越專列(河內—重慶),與中歐班列進行無縫銜接;在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的框架下,優化重慶至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直通模式。
在推進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方面,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完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公共信息平台對接。常態化發布通道發展指數,定期反映通道運行效能。完成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建設,實現將港口功能延伸至內陸,並逐步拓展金融監管、貨物質押等功能,引導更多集散分撥、交易結算向重慶延伸。
在提升海外集散分撥能力方面,探索在新加坡、越南等地設立海外公司和在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建設海外集散中心,強化與中遠海、招商局等央企以及國際知名企業合作,探討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享其海外港口、倉庫、服務處資源,優化回程貨源和空箱調運,拓展東南亞腹地物流服務網絡。
重慶戰略位置突出,區域優勢明顯,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重慶物流業發展將翻開新的篇章。在這條開放的大通道中,重慶必然大有作為。(趙穎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