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好多小樹苗!在野外調查保護珍稀瀕危植物近20年,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中藥資源中心主任張軍第一次看到成片的崖柏幼苗。
“我們過去一直認為,崖柏已經不能在野外環境自主繁衍。這次發現較多的小樹苗,證明崖柏野外繁衍能力正在恢復。”張軍説。
崖柏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全世界範圍內,僅在大巴山區的重慶城口、開州等地山區分佈。

生長在雪寶山的野生崖柏。(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從今年9月開始,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和重慶開州區國有馬雲林場組成30多人的團隊,對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崖柏種群進行系統科研調查。
在護林員的引導下,科研團隊深入雪寶山搜尋崖柏。張軍説,崖柏主要生長在懸崖邊,為了走到跟前獲得第一手資料,科研團隊爬了不少連當地人都很少去的懸崖陡坡。

科研人員在雪寶山搜尋崖柏。(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在雪寶山的一片林地中,共調查出4000多株胸徑6厘米以上的野生崖柏。科研人員對崖柏逐一測量胸徑和高度,精準定位,編號掛牌。
調查中還意外發現了成片崖柏小樹苗。在一處山頂上,幾株崖柏母樹下,生長了20多株野生崖柏幼苗,平均高度20厘米。根據經驗判斷,這些幼苗已經生長了兩年多。

成片的崖柏幼苗。(張軍 攝)
“太難得了,我們所有人都很興奮。”張軍説,過去在野外,只零星看到過一兩株幼苗。除了這一片幼苗,這次科研團隊一共發現了幾百株野生崖柏幼苗和幼樹,“我們的保護起作用了。”
作為世界上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崖柏在白堊紀曾繁盛一時。1892年,一名法國傳教士在大巴山腹地首次採集到崖柏標本。然而,此後100多年時間裏,植物界人士始終沒能再次見到它的蹤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宣布崖柏“野外已滅絕”。

崖柏葉片。(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張軍説,我國植物保護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對崖柏的尋找。1999年,正是在張軍的老師、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員劉正宇的帶領下,重慶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隊來到重慶城口縣,歷經近半年搜尋,發現了野生崖柏群落。
“消失”的崖柏被重新發現,但由於其在野外自然繁衍困難,種群依然瀕危。
隨後的20餘年,各級政府、林業科技人員及當地群眾合力保護這一珍稀瀕危物種。重慶市在崖柏分佈地先後建立重慶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配備護林員,開展重點群落區域監測,精心守護野生崖柏。
張軍説,隨着近年來當地保護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各種生物種群逐漸得到恢復,也為崖柏的新生和壯大提供了可能。
為擴大崖柏種群規模,科研工作者還持續攻關,探索人工扦插繁育,將人工栽培的崖柏幼苗移栽野外。今年,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崖柏扦插育苗35萬株,回歸野外3200畝。(記者周文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