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顆小藍莓 長成“致富果”

  在南川,位於興隆鎮金花村的重慶嘉藍悅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全市藍莓種植、加工的明星企業之一。9月24日下午,正接受記者採訪的副總經理王慶不斷接到電話,打來電話的不少是預約參觀的考察團。自從2019年底該公司實現藍莓果的深加工後,各地來考察的人沒斷過,一年有兩三千人次。

  如今,南川已建成10000畝精品藍莓基地,嘉藍悅霖的進駐與發展,與南川對藍莓産業的扶持密不可分。記者採訪發現,政策配套、精深加工、標準化生産等因素,讓藍莓長成了鄉村振興“致富果”。

  &&政策扶持藍莓全産業鏈發展

  藍莓剛進入人們視野時,可謂“貴氣十足”——一小盒藍莓能賣到七八十元。由於效益可觀,我市部分區縣近年來大面積種植藍莓,其中就有南川。

  南川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回憶,當時以返鄉能人種植為主,後來陸續有公司進駐南川規模種植,嘉藍悅霖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底,嘉藍悅霖在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流轉了1000畝土地,從山東引進了幾百萬株果苗,實現藍莓規模化種植。“種藍莓的業主不少,但大都以小規模為主,我們想通過規模取勝。”王慶説。

  這與南川的産業發展規劃不謀而合。該區認為,藍莓雖是小眾産業,但由於聯農帶農緊密、農民參與度高、勞動強度低等優勢,能成為老百姓們的“致富果”。

  2018年,一份支持藍莓産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按照文件,藍莓被納入了南川“3+2”特色主導産業來扶持發展,將打造集種苗、種植、加工、採摘、倉儲、研學、康養於一體的藍莓全産業鏈。

  精深加工讓藍莓價值倍增

  政策加持下,當地開始向藍莓深加工尋求突圍。

  作為龍頭企業,2018年開始,王慶帶着團隊四處考察,但都沒找到適合的設備。無奈之下,嘉藍悅霖只好摸着石頭過河琢磨深加工。

  2019年底,在市農科院、吉林農大、大連大學、哈工大等科研院校的技術支持下,由嘉藍悅霖承接的南川第一款藍莓深加工産品研製成功,並獲得了藍莓深加工若干項技術專利。“藍莓價值至少提高了一半。”王慶説,目前嘉藍悅霖4條加工生産線已進入調試階段,投産後,一天將有10余噸的生産能力。

  同時,我市32家藍莓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了藍莓産業發展聯合體,嘉藍悅霖公司作為理事長單位,為其聯合體成員提供優質種苗、技術、加工、銷售等服務。

  為振興藍莓産業帶動更多農民增收,南川還牽頭組建了“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金融+擔保+保險”的發展模式,全面打通産業發展的人、地、錢、運營等關鍵環節。目前已吸納農村勞動力萬餘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數千萬元。

  如今,南川已建成10000畝精品藍莓基地、組培育苗中心、科研中心、萬噸保鮮冷藏庫、深加工生産線、旅游觀光工廠,打造了全國首個藍莓科技産業園,藍莓産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強強聯手打造融合發展樣本

  事實上,近幾年南川藍莓産業能夠異軍突起,同樣得益於産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位於大觀鎮鐵橋村的藍莓種植核心區,一排排全基質栽培的藍莓樹亭亭玉立,在陽光的照耀下,和阡陌縱橫的産業路遙相呼應,蔚為壯觀。樹下,智能化的滴灌、噴灌等水肥一體化設備在基地蜿蜒,科技味十足。

  “我們想通過高標準種植起到示範引領的效果。”作為南川區的融資平台公司,2019年,惠農集團在鐵橋村流轉了2000畝土地種藍莓。

  惠農集團旗下的瑞凱公司生産管家金波説,由於南方多黏土,土壤透氣性、透水性差,當地經營主體種出來的藍莓大小、口感、産量參差不齊,影響口碑。為把控質量,他們特地買來草木灰、珍珠岩作為營養基質,實現藍莓的盆栽種植。“按照這套辦法,一畝地能多産近1000斤,口感更甜,大小也更均勻。”

  如今,為實現藍莓産業“接二連三”,南川正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通過提取藍莓花青素開發研製藍莓保健産品和醫療食品。同時,依託當地的鄉村旅游景點大觀原點,以及其他文旅資源,大力發展標準化示範,走休閒採摘、研學觀光一體的農旅融合之路。

  “接下來,我們想通過股權改革,將兩家龍頭企業進行整合,新成立一家藍莓龍頭化的現代農業企業,通過互補實現三産融合,力爭到2025年,藍莓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南川區農業農村委負責人&&。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3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