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正式向小馬智行等企業頒發了自動駕駛無人化第二階段測試許可,可實現車內“前排無人,後排有人”,這意味着北京自動駕駛距離真正的無人化更近了一步。政策突破與技術創新讓無人駕駛時代加速到來,更多具有競爭力的商業化應用場景也將逐漸走入人們的現實生活。
“無人化”推動技術迭代
早在兩年前,北京亦莊居民就已經可以在手機上下單叫來一輛自動駕駛“出租車”。當時,車上主駕還坐著安全員,以便應對突發情況隨時接管車輛。
這樣的測試歷經一年,北京就發布全國首個無人化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把無人化測試劃分為“副駕有人”“前排無人,後排有人”“車外遠程”三個階段。如今,安全員坐在副駕上“跑”了約一年後,終於“轉崗”後排。
無人化測試本身代表着對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熟的認可。在之前反復進行的測試中,企業須達到安全運行、網絡安全測試等多方面的嚴格要求。
“前排無人測試,吹響了車內無安全員的遠程測試及出行服務落地的前奏。”首批獲准在京開啟“前排無人,後排有人”自動駕駛無人化測試的企業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認為,相較於過往的測試形式,“前排無人”“車外遠程”等測試形式有助於自動駕駛企業對極端場景應對、冗余系統方案、遠程輔助&&、服務運營體驗等給出更為客觀的評判,降低接管中人為因素的影響,獲得真實完整的表現數據,將推動其在無人化領域的技術攻堅和迭代。
商業化落地初現曙光
如果説“無人化”是自動駕駛前行的一條腿,那另一條腿便是“商業化”。北京自動駕駛示範區過去兩年頒佈的相關政策,一直是兩條腿配合前進。
去年11月,自動駕駛“出租車”還是主駕有人的運行模式,北京經開區在60平方公里範圍投入了不超過100輛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商業化服務。今年7月,在無人化測試啟動後半年,又投入30輛主駕無人車輛開展常態化收費服務。
北京市自駕辦相關負責人曾解釋,商業化試點是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落地的最終環節,進而形成産業閉環。正因如此,多家企業都紛紛加碼布局商業化服務。在全國多地,小馬智行、百度、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企業已經實現Robotaxi(機器人出租車)的落地商用。
“Robotaxi要在出行市場具備競爭力,就需要在車輛規模、運營範圍、成本控制等方面發力。要具備真正的競爭力,Robotaxi需能夠與出租車、快車、專車一同成為城市出行選擇之一,甚至是第一選擇。”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説。
百度方面介紹,旗下蘿蔔快跑已在北京、重慶、武漢等城市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服務,其中重慶、武漢已實現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服務。截至7月,蘿蔔快跑總訂單量超過100萬單。
量産還需破解成本難題
Robotaxi只是自動駕駛落地的場景之一,在重卡、配送、快遞、清掃、接駁等多個領域,人們已能看到越來越多無人駕駛車的影子。
北京亦莊的多個産業園區裏,上百輛新石器研發的無人零售車往來自如,園區白領手機掃碼就能選購自己喜愛的餐食。
智慧物流方面,小馬智行正與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團聯手打造自動駕駛卡車商業閉環。目前,小馬智行與三一重卡合資公司一驥智卡所生産的首批30輛智能卡車已經下線。
不過,自動駕駛車量産進程中,需要繼續跨越安全保障、生産成本控制、市場培育、用戶接受度提升等難關。以成本控制為例,今年5月,小鵬汽車車主就曾曝光,自己的車輛在小剮蹭事故後,車頭一顆激光雷達的更換費用超過9000元。
根據百度今年7月份披露的數據,其自主研發的量産無人車Apollo RT6支持有方向盤、無方向盤兩種模式,成本25萬元。但如何以接近於普通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實現安全可靠的全自動駕駛,量産無人車還需經受嚴苛的市場考驗。(記者 曹政)
-
第二階段測試啟動 北京自動駕駛“無人”在即
近日,北京正式向小馬智行等企業頒發了自動駕駛無人化第二階段測試許可,可實現車內“前排無人,後排有人”,這意味着北京自動駕駛距離真正的無人化更近了一步。百度方面介紹,旗下蘿蔔快跑已在北京、重慶、武漢等城市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服務,其中重慶、武漢已實現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出行服務。
-
北京2025年前氫能汽車力爭破萬輛 投運加氫站74座
為推動交通領域能源結構低碳轉型,2023年前,本市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多條通道”是在本市主要客貨運通道沿線布局加氫站,滿足車輛沿途加氫服務需求。
-
北京完成3286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
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東西岔胡同保護更新項目改造前後對比。截至目前,本市已完成3286條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做好1037條維護類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同時加強日常管理維護,始終保持街巷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
商務部:更好支持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製造業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謝希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24日説,近期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後發布了《關於以製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22年版)》等政策,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好支持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製造業。
-
1至10月我國軟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
1至10月,信息技術服務收入54583億元,同比增長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