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近日就收治了多例中暑病人,其中兩名患者達到最嚴重階段——熱射病。經全力搶救,一名患者已恢復正常,另一名仍未脫離危險。
日前,一名74歲的老人被送進醫院急診科。老人體溫達40.5℃,心跳為每分鐘170次,已毫無意識、手腳冰涼。經了解,患者從來不開空調,日常還會在短袖外加個夾層馬甲。老人幾天前就出現了乏力、倦怠、焦慮煩躁、不愛説話、不想吃飯、愛睡覺等表現,直到兩天前出現尿便失禁、叫不醒的情況,老伴兒才發現不對。
“患者中暑時間過長,已經出現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余劍波説,患者已轉至重症監護病房,並採取血液凈化等手段繼續救治。經過一天一夜的搶救,目前老人雖已甦醒,但病情仍舊危重。
醫生介紹,熱射病通常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天氣。但也有一類非勞力型熱射病,常見於年幼、懷孕、老年體弱者。這類人群因中樞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或減退,導致散熱功能障礙,皮膚往往幹熱無汗。特別是老年人多伴有基礎病,高溫天室內悶熱、通風不足,如不採取措施,待在室內也有可能中暑。專家建議:高溫高濕天氣可適當使用空調,溫度設定在26℃上下,同時可調至除濕功能增加舒適度。(記者 孫樂琪 通訊員鐘艷宇)
(原標題:高溫高濕熱射病患者增多,醫生提醒——室內悶熱通風不足也可能中暑)
北京要聞
-
高溫高濕熱射病患者增多 待在室內也有可能中暑
-
東城推60余場非遺體驗活動 聽傳承人講非遺故事
-
“雙奧之城”掀起“騎行熱”
在北京長安街,自行車俱樂部的騎行隊伍與共享單車一道,成為街邊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
北京率先增設應急專業職稱 消防員也能申報職稱
-
秀我中國|我與數字中國的故事
他們認為,數字化的中國,必將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