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崛起六大千億級産業集群
2022-06-23 08:42:1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天安門正南46公里,身披金裝的大興國際機場如同振翅欲飛的鳳凰。每天與無數大飛機騰空而起的,是人們對城南土地的期盼與希冀——

  國際一流的現代化臨空經濟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自貿區和綜保區疊加優勢,讓城南吸引更多目光。

  在減量發展剛性約束下,城南正在打造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新高地。過去五年,城南地區涌現出了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車、産業互聯網、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6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培育了智能製造、新材料等若干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城南地區生産總值由2017年的457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6956億元,增長52%。

  功能轉變

  五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2%

  在與大興機場相隔不遠的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北京以嶺藥業總經理張志廣看到了新的機遇——“這將助力我們的國際化戰略!”

  目前北京以嶺擁有6個創新中藥儲備品種,3個品種準備在歐盟和美國進行註冊,10余個中藥保健産品即將上市。“這裡已經成為我們的前沿陣地,大興機場的通航也將加快我們的中藥走出去!”張志廣盤算着,今年就在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建設二期項目擴大産能。

  南北發展不均衡是困擾北京的一道難題。如何促進均衡化?首先要解決的便是産業發展和升級。

  近五年來,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擁有上市産品622個,在研産品232個,通過打造“藥物研發—動物實驗—臨床研究—成果轉化”全産業鏈的醫藥創新體系,提前形成千億級産業集群。

  這是城南産業升級的縮影。“城南推動功能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深耕細作重點領域和細分行業,着力打造千億級和百億級産業集群。”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城南地區涌現出了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車、産業互聯網、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6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培育了智能製造、新材料等若干個百億級産業集群,産業發展由企業簡單聚集不斷向集群創新、轉型跨越轉變。

  目光再投向經開區。高端汽車是經開區的四大主導産業之一,布局了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燃料電池産業,已形成以奔馳、北汽新能源等為龍頭,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等創新型研發機構為代表,以百度阿波羅公園自動駕駛基地、小馬智行等智能網聯翹楚企業為依託的産業集群,成為經開區乃至全市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

  五年來,城南地區生産總值由2017年的4572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6956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由5570億元增長到9063億元,增長63%,産業結構從一般製造業向高端裝備製造和智能製造全面轉變。

  活力熱土

  年度投資規模增至千億元

  昔日的區域性批發市場變身政務服務中心和便民圖書館,服裝商貿城變身國際文化科技園,舊貨市場變身森林濕地公園……大紅門地區已是另一番景象。

  五年來,大紅門地區疏解騰退了45家區域性批發市場,徹底告別服裝商貿業態,拆除違法建設40余萬平方米,騰出了60萬平方米的可利用優質空間,增加綠地面積65萬平方米。

  “在城南地區,南中軸上的南苑—大紅門地區是首都城市整體布局的重要戰略空間。”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城南地區發揮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促進歷史文脈與現代文明深度融合,打造藍綠交織、文化交融的首都西南部生態文化發展軸帶。

  按照規劃,南中軸上未來還將打造博物館群、禮樂雙軸、“南苑風韻”“南囿秋風”等重要文化景觀節點,成為國際一流的文化博覽區。

  變遷的背後,是重大項目悉數落地,城南成為投資熱土。2010年到2012年實施的第一階段城南行動計劃,平均每年完成投資8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佔比63%、産業佔比15%;但到了第四階段行動計劃(2021—2025年)平均每年投資1000億元,産業投資佔比超過50%,基礎設施投資佔比16%。

  發展惠民

  新增中小學學位4萬個以上

  城南地區的變化還體現在百姓生活的點滴中。5年來,本市引導投資向城南地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等薄弱領域和區域傾斜。

  綜合交通體系主骨架逐漸清晰——

  織密,五年間南部地鐵線路從5條增加到14條,運營里程由90公里增加到230公里,軌道線網規模跨越式增長2.5倍;

  提速,由城際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代表的快速綜合交通廊道加快建成,房山區與中心城區通勤時間縮短到半小時以內;

  補缺,隨着地鐵8號線四期、14號線中段和19號線一期等線路開通運營,有效解決麗澤、新發地、大興瀛海等産業、居住密集區域地鐵“空白”問題。

  生態空間擴大厚植綠色基礎——

  大興國際機場周邊大尺度造林15萬畝,青龍湖森林公園、黃村狼垡公園等一批高品質公園建成開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加快建設,綠色版圖持續擴大,人均城市綠地面積從30.1平方米增加到47.9平方米,PM2.5從6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

  民生幸福更有厚度——

  人大附中豐&學校、北理工附屬實驗學校等14所學校建成啟用,北京第五實驗學校9月開學招生,共新增中小學學位4萬個以上;

  五年新增床位4400余張,極大緩解了城南地區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天壇醫院新院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等已投入運營,北京口腔醫院新院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城南院區等5所醫院正在加快建設,北京兒童醫院、宣武醫院也將落地城南。

  “城市南部地區公共服務供給已經從滿足基本需求轉向更加注重質量提升階段。”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本市將有效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強化優質資源導入,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記者 曹政)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北京要聞
  • 北京昨日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均住經開區
    6月22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
  • 北京:城南崛起航空航天等六大千億級産業集群
    五年來,大紅門地區疏解騰退了45家區域性批發市場,徹底告別服裝商貿業態,拆除違法建設40余萬平方米,騰出了60萬平方米的可利用優質空間,增加綠地面積65萬平方米。補缺,隨着地鐵8號線四期、14號線中段和19號線一期等線路開通運營,有效解決麗澤、新發地、大興瀛海等産業、居住密集區域地鐵“空白”問題。
  • 北京市各區全力保障中考考生安心參加考試
    要第一時間做好新發疫情處置,把流調、管控、判密、轉運、隔離等各環節工作做細做實。
  • 2022年1至5月北京優良天佔比超八成 同比增加20天
    今年前5個月,北京市的空氣質量又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好的空氣質量來之不易,跟全市上下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和大氣污染防治,深化“一微克”行動,各區圍繞《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行動計劃》行動分不開。
  • 新生小動物陸續亮相 北京動物園喜添201隻小萌寶
    昨天,剛出生不久的川金絲猴寶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雙胞胎”黑熊、棕熊寶寶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熊孩子”,登梯爬高十分圈粉……  “每年六七月份,北京動物園裏都會誕生很多小寶寶,今年格外熱鬧,上半年已新生43種、201隻小動物。
護城河“清道夫”高溫下堅守
護城河“清道夫”高溫下堅守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故宮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北京故宮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87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