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余項目落地北京市昌平區回天地區煥發新生機
2022-06-22 09:13:30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天通科技園入駐企業達81家,入駐企業的主播正在進行直播帶貨。記者 徐美慧 攝

  林萃路道路工程南起北五環路林萃橋,北至昌平區回南北路。北京市發改委供圖

  北京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張凱 攝

  超大型社區如何治理,對於任何一座城市來説,都是一個“難題”。北京的回天地區也不例外。

  回天地區包括回龍觀和天通苑兩個“超大型社區”,常住人口超80萬。曾幾何時,學校少、看病難、交通堵、環境差等突出問題,是回天地區區域發展的難題。然而,伴隨着兩輪迴天行動計劃的發布和實施,回天地區早已煥發出新生機。

  2018年7月,北京市&&《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誌着回天地區這一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正式開始。

  2021年7月,北京新一輪迴天行動計劃,即《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發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回天地區將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兩輪迴天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回天地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以需定項,按照接續儲備、滾動實施機制,市區聯動推動多領域重大項目落地,累計實施170余個項目,堵點變通、環境變美、心氣變順,曾經的“睡城”煥發出新生機。

  近9成被訪居民感覺到回天地區生活環境和配套設施提升效果顯著,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意願從40.6%提升到87.3%,“回天有我”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成為基層治理樣板。

  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等5項增床位1000張

  “回天有醫”方面,近年來,回天地區統籌推進醫療設施標準化建設與均衡化布局,區域醫療衞生、養老服務能力持續提高。

  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醫療養老類項目20個,截至目前,建成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霍營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5項,增加床位1000張,增加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處,醫療設施便利度提升12%;投用8處養老設施,增加養老床位近400張,養老驛站21個,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通過這些努力,回天地區的市屬醫院及其他醫院的建設,為回天地區的優質醫療資源的提升,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北京市醫管中心二級巡視員、改革發展處處長樊世民説。

  其中,北京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是回天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北京市促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民生項目,也是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方便患者就醫、保護老城風貌的多重樣板。

  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趙興山介紹,新龍澤院區總佔地5.43公頃,設置床位800張。新龍澤院區主要承擔為周邊及回天地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門急診、醫技、住院等功能齊全。

  “2021年6月開診以來,有效彌補了回天地區西部醫療資源短缺問題。”趙興山稱,目前,該院區日均門急診量已達2500人次左右,總體運行平穩有序。

  在“回天有教”方面,回天地區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擴大基礎教育供給,進一步優化結構布局,努力實現區域內各學段入學需求基本滿足,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據了解,兩輪行動計劃共實施教育類項目40個,截至目前,共建成23所幼兒園及學校,新增學位近萬個。

  同時,通過新建及改擴建、民辦轉普惠等措施增加普惠制幼兒園42家,普惠率提高到90%;新建學校堅持集團化辦學理念,先後引入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名師,提供中小學學位2000余個;在確保“有學上”的基礎上,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化集團化辦學,與周邊區域教育資源聯動共享,開展與西城、海淀等市屬優質學校“手拉手”結對共建,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回天有樂”方面則是文體並進、豐富多彩。近年來,回天地區完善區域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升。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兩輪迴天行動計劃共實施文體類項目7個,截至目前,增加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天通苑體育館等2處區域級文體設施,均引入社會化運維專業團隊,改造投用48處村級文化室、4個街鎮級文化中心完成改造、精準織補100余套健身路徑及運動場地,建成東小口森林公園5公里健走步道,回天春晚、回超聯賽成為居民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市政道路高峰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6%

  五年來,回天地區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中。

  “回天有路”方面,經過近些年的建設,回天地區“一縱一橫”“五通五暢”的主幹路網骨骼脈絡初步搭建,次支幹路毛細血管不斷暢通,“回天有路”高效通達。

  其中,林萃路便是一個典型代表。林萃路道路工程南起北五環路林萃橋,北至昌平區回南北路,設計為城市主幹路,全長7.6公里,“斷點”南北兩側共6.6公里已於2008年建成通車,後受徵拆等因素影響項目停滯。

  北京市交通委發展計劃處副處長李松介紹,自2018年底該工程具備進場施工條件以來,繼續實施下穿鐵路框架橋及兩側道路和附屬設施工程,下穿鐵路框架橋總長141米,採用四孔結構形式,機動車道雙向6車道,並設置獨立非機動車道,最終該項目工程於2020年6月30日完工通車。

  “林萃路是回龍觀地區連接中心城區的一條重要城市主幹路,可有效分流京藏高速通勤車流,提升回龍觀區域的交通通達性,為海淀、昌平兩地居民的出行帶來便利,同時對於完善回天地區路網架構、緩解回天地區交通擁堵具有重要意義。”李松説。

  兩輪迴天行動計劃共實施交通類項目51個,截至目前,林萃路、北苑路北延等17個項目已建成投用,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黃平西側路等項目加快建設……內捷外暢、互聯互通的路網體系逐漸完善,市政道路高峰時段擁堵指數同比下降8.6%。

  在公共交通體系方面,則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完善。回天地區以軌道交通建設引領區域發展,統籌推進既有軌道線路擴能提升和新建線路工程建設,同時加快17號線等大容量快速化軌道建設,改造提升3處站點,5處站點退出北京市十大擁堵站點名單。

  天通苑北交通樞紐全面運行,公交線路接近百條,基本實現有路就通公交車,天通中苑10個地下停車場已完工,同時通過施劃路側停車位、利用人防工程等方式增加停車位8000余個。

  李松介紹,回天地區還在編制實施慢行系統規劃,拓展慢行系統出行範圍,已開通北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建成投用42公里綠道,區域綠色出行比例提高20%。

  此外,兩輪迴天行動計劃共實施基礎設施類項目24個,截至目前,投用中灘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回龍觀地區配網設施增容工程等12項,地區電網接入負荷能力增強25%;64個小區及單位完成自備井置換及供水管網改造,12萬居民喝上了市政水。

  雙創空間引入智能硬體等項目團隊1700余個

  “回天有業”近年來成效初顯。

  通過建設雙創社區和雙創孵化器,努力形成特色産業集聚區,回天地區創新創業氛圍日漸濃厚。據統計,截至目前,回天地區累計建成投用騰訊眾創、龍域中心、科教中心等雙創載體24家,增加雙創空間近60萬平方米,引入智能硬體等領域項目團隊1700余個、從業人員2.8萬人,就近就業比例超過60%。

  同時,配套雙創發展政策,設立“三大母基金”,精準投資回天成長型項目團隊50余家,培育出智行者、小鳥科技等一批潛力企業,“回+”雙創社區獲評全國首個雙創社區,129個社區(村)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

  天通科技園便是回天地區代表性産業園區之一。天通科技園項目位於天通苑中部核心區,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由G區和I區兩個核心區域構成,主要包含1棟青年創業公寓(回家理想鄉精品公寓)和10棟産業空間構成。項目聚焦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新消費、新文娛産業,打造職住一體型創業生態社區。

  北京昌發展産業運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茁介紹,截至目前,天通科技園入駐企業達81家,其中八成為新消費、新文娛相關産業,園區入駐率達95%。

  園區還助力於促進回天地區的居民就業,“目前,天通科技園項目帶動區域就業人口1000餘人,入駐企業員工約80%居住在周邊區域,基本實現職住平衡。”

  回天地區還緊抓“兩區”建設契機,回天地區與未來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聯動發展日益緊密。對照回天地區街區控規成果,充分發揮人才和勞動力蓄水池作用,聯合未來科學城編制實施“雙城聯動”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北四村”拆遷騰退,為生命科學園三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還協同推進小米智慧工廠、華輝安健生産基地等10余個重大産業化項目,落地投産小牛電動、交大思諾等高精尖企業,有償收回天通中苑2300余套未售房産,改為人才公租房,精準對接“兩谷一園”企業員工住房需求,保障人才北向回流、就近就業。

  “回天有購”方面,回天地區打造特色商業街區,持續引領新型消費升級,滾動實施龍域、龍德和龍澤三大商圈改造提升,構建“一軸三圈多點”的商圈格局,積極探索“+文化”,先後引入108家實體書店,萬人擁有書店數量超過北京市平均水平。

  回天地區突出連鎖化、品牌化,動態織補便民網點140余家,連鎖化率達到53%、與中心城區相當,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實現全覆蓋,整合商業街等夜間消費資源,形成龍德廣場辣街、深夜食堂、美食夜市等品牌活動,構建回天地區夜經濟體驗與文化,營造“夜京城”生活圈。

  已投用9處公園 公園綠地增加到625公頃

  在人居環境方面,近年來,回天地區持續擴大綠色生態生活空間,公園化城市街區初見雛形,兩輪迴天行動計劃共有園林綠化類項目15個。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回天地區已投用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9項,公園綠地增加到625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北京市平均水平。

  此外,32.73公頃的奧北森林公園一期工程開工,將打造首都中軸線北延長線生態樞紐,建設回天地區的“中央公園”,服務周邊十余萬居民,屆時,將有效緩解區域休閒健身公共空間稀缺問題。

  在疏整促專項行動方面,回天地區累計拆除違法建設360萬平米,清理騰退回龍觀建材城、肯特傢具城、白坊市場等區域性市場及物流中心25個,實施“五微”提升工程340余項,區域環境壓力逐漸減輕。

  同時,還成功推動龍華園鍋爐房改造項目試點投用,建成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居民綜合文體生活空間,通過閒置資源再利用填補了便民設施短板。服務保障東小口鎮4個村5000余名農民回遷安置,為推進城市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回天地區市民熱線訴求滿意率解決率顯著提升,秩序類訴求同比減少九成,刑事、治安和秩序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66%、56%和76%,市民安全感全市調查始終保持在99%以上,穩居北京市前列。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推進回天地區提升發展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系統性工作,將緊緊圍繞回天地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政策集成和力量統籌,堅定不移、全力以赴,把回天地區努力建設成為與首都發展相匹配、充滿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園。

  到2025年,北京將努力實現回天地區城市治理和優化提升取得顯著成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品質更加貼近群眾需求,城市組織運行更加高效,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多方參與共建美好家園意識不斷增強,初步建成與首都城市發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記者 徐美慧)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北京要聞
  • 170余項目落地北京市昌平區回天地區煥發新生機
    2018年7月,北京市&&《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誌着回天地區這一超大型社區治理工作正式開始。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回天地區已投用天通藝園、賀新公園、回龍觀街區公園等9項,公園綠地增加到625公頃,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遠超北京市平均水平。
  • 北京國安足球隊輕取深圳隊奪回梅州賽區頭名
    昨天,在本賽季中超聯賽第五輪角逐中,北京國安隊憑藉張玉寧的梅開二度和於大寶、王子銘的門前搶點破門,以4比1擊敗梅州賽區最強對手深圳隊。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隊主帥是曾在2007年到2009年執教國安隊的韓國鐵帥李章洙,而國安現任主帥謝峰也曾執教過深圳隊,兩位主帥對各自對手可謂感情頗深。
  • 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2022年6月完工
    如今,“一屏、三環、五河、九楔”市域綠色空間結構基本形成,古都北京成為山城共融的生態家園、城鄉一體的宜居城市。走進常樂坊城市森林,如同來到樹影婆娑的世外桃源:側柏、白蠟、銀杏等喬木組成森林群落,馬藺草匯成紫色花海。
  • 北京市司法局24條舉措助力穩産達産
    為助力首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市司法局強化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方面&&24條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産、穩産達産。市司法局充分發揮律師行業作用,組織疫情防控法律諮詢專家組,加強對涉疫法律問題分析研究,提供專業法律意見。
  • 現有病例活動軌跡涉及街鄉鎮開展全員核酸篩查
    徐和建説,要對既有和現有病例活動軌跡深入細緻開展風險排查,圍繞現有病例活動軌跡涉及街鄉鎮進行全員核酸篩查。嚴格做好中考防疫工作,協調統籌配合,做好涉疫考生和突發預案,確保安全順利,如期中考,應考盡考,安全中考。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故宮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北京故宮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北京東城:核酸採樣志願者上崗
北京東城:核酸採樣志願者上崗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6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