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全民閱讀成果展現場。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羅鑫 史競男)“6年來,我在平板電腦微書房App的‘書架’裏下載了600多本書,每天花四五個小時讀書或聽書。在讀書中我享受快樂,充實生活,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新鮮事物‘淘汰’。”來自湖北的70歲老人程志武説。
首屆全民閱讀大會25日在北京落幕。隨着數字化時代到來,數字化閱讀成為中國國民新的閱讀方式。現場的全民閱讀成果展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國民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大幅增長,從2008年的24.5%增長至2021年的79.6%。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閱讀為不同年齡、學歷、區域的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成為構建全民閱讀體系的重要方式。數據顯示,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已由2010年的0.73本增長至2021年的3.30本。
中宣部副秘書長郭義強説,近年來,出版企業通過對數字出版物進行“無障礙”改造,提高老年人對數字閱讀的接觸率和使用率,助力老年人跨越閱讀的“數字鴻溝”。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介紹,公司積極探索文化服務新模式,面向銀齡人群推出咪咕閱讀適老版。“我們優化頁面功能,精選個性書單,並提供AI聽書服務,採用融合聲學、語言學、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不用真人錄製就能把文字小説實時轉化為聽書,‘解放’老年人的雙眼,幫助老人更好地融入數字化、智能化社會。”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范衛平介紹,2021年,中國有聲行業市場的活躍用戶規模達到8億人次,比2020年增加了2.3億人次。

在4月23日舉行的首屆全民閱讀大會數字閱讀分論壇暨第八屆數字閱讀年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發布《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新華社記者羅鑫 攝
《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有聲閱讀人均閱讀量7.08本。隨着有聲閱讀需求愈發旺盛,不少圖書館、實體書店專門設置“聲音島嶼”“閱讀小屋”等,在報刊圖書融媒化、有聲化方面邁出新步伐。
相關專家指出,有聲作品已成為文化IP開發的重要內容資源,有聲開發、聯合出版、視聽小説、互動繪本、短劇、影視劇等內容形態已形成一整套相當成熟的IP孵化體系。在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現場的數字閱讀體驗館,聽書館、VR閱讀器、互動式視覺閱讀平台、AR閱讀互動&等吸引不少觀眾駐足體驗。

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現場的兒童全息閱讀館。新華社記者 羅鑫 攝
番茄小説市場品牌工作人員李文欣介紹,通過合成音質、韻律重音、語氣語調等多個方向的探索和優化,為用戶提供了高度擬人的沉浸式聽書體驗。番茄小説還嘗試將小説改編為微短劇,受到年輕人歡迎。
“Z世代”已成為數字閱讀主力軍。報告顯示,在數字閱讀用戶年齡方面,44.63%為19-25歲用戶,27.25%為18歲以下用戶。在閱讀形式偏好方面,電子閱讀形式使用度高達96.81%,同時電子閱讀中用戶閱讀2小時以上佔比57.97%,電子閱讀已成為主流閱讀方式。
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程武説,目前,閱文平台出版物覆蓋數十種品類,去年閱讀人次上億,其中《論語》是最受歡迎的讀物,站內閱讀人次接近3000萬,超過80%是30歲以下的年輕讀者。

4月25日下午,伴隨着“閱讀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全民閱讀誦讀活動的落幕,為期3天的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圓滿收官。受訪者供圖
在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現場,掀開兒童全息閱讀館入口的布簾,就步入一個夢幻的“讀書”世界。小朋友們圍坐一圈,觀看“白雪公主”的故事。只見墻壁變身為“書頁”,在墻頂鏡頭的投射下,隨着故事情節發展,由光影打造的“書籍”自動翻頁,故事裏的人物同真人一般大小,一笑一顰就像真人一樣。“這麼具有立體感的書,真是太好看了!”現場的一位小學生説。
近年來,中國數字閱讀加速出海,2021年出海作品總量超40萬,呈現出多地區、多語種、多題材、多類型、多模式的發展態勢,成為書寫和傳播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越來越多的數字閱讀從業人員感到,數字閱讀正在為全民閱讀帶來新增量,數字閱讀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閱讀的生産消費、形態體驗、場景空間都將實現更高維度的蛻變,書這個詞不再是一個名詞,而變成了動詞,書不再是一種産品,而成了信息流,它是思考、寫作、研究、編輯、改變、分享、社交、組合、營銷、進一步分享等動作的持續流動。”劉昕説。
-
北京警方嚴打涉冬奧侵權假冒違法犯罪刑拘24人
從外地購買仿製標識自製“山寨”冬奧服裝、在社交平台銷售假冒“冰墩墩”……近期,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蹭北京冬奧會熱度私自倣冒銷售假冒特許商品牟利,被北京警方依法處置。
-
新華全媒+|從“菜籃子”到“購物車” 北京保障市場供應
首都最大的“菜籃子”新發地市場發揮供應主渠道作用,組織市場商戶加強産銷對接和調運力度,確保貨源充足。
-
知識産權運營與醫療感知成果轉化論壇在京舉辦
“智匯醫療·智創未來”——知識産權運營與醫療感知成果轉化論壇26日在京舉辦,與會嘉賓共同探討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動自主知識産權落地實施,助力實現我國醫學科技自立自強。
-
北京海淀: 社區蔬菜直通車助力物資保供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的11個社區蔬菜直通車站點加大蔬菜、水果等物資供應量並延長營業時間,保障社區居民日常採購需求。
-
農村地區便民店加速升級改造 推廣“一店多能”
村前是永定河河道,村後京西古道環繞,在依山傍水的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水峪嘴村,一家陪伴村民20多年的小店實現煥新升級,近日重新打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