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馬思嘉、梁金雄)在北京冬奧會冰壺賽事場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一隻六足機器人中間兩腿“雙膝跪地”,後側兩腿向後蹬起踏板,兩隻“手”“抱住”冰壺旋轉前進,在前置線前“松手”後用力一推,冰壺隨即滑出,準確擊出大本營內“對手壺”。
這是世界上首款模仿人蹬踏、支撐滑行、旋轉冰壺行為方式的六足冰壺機器人,是在“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智能製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組成的六足冰壺機器人研究團隊共同研發的。
據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六足冰壺機器人科研團隊負責人趙越介紹,目前機器人已具備基本投壺、擊打能力,準確度較高,還能在投完壺後“起身”“走”回投擲區——這些“技能”是基於機器人的視覺和力覺感知能力。
2018年平昌冬奧會後,輪式冰壺機器人“誕生”,主要通過輪子驅動前行,與人投擲冰壺行為有所區別,六足冰壺機器人在模仿人類投壺行為上邁上新&階。
冰壺又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是智慧與技巧的比拼。“我們團隊在六足機器人研發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難度在於大家此前都不了解冰壺,因此也多次向專業人士請教,得到了許多有效建議。”趙越説。
目前,六足冰壺機器人尚未能達到團隊最初目標,雖然實現對冰壺運動員系列動作的模仿,但還不具備決策功能。“我們還將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對機器人進行升級,賦予其決策功能。”趙越説。
六足冰壺機器人將被投入到實際應用中。趙越説,機器人可以幫助制冰師了解場館冰面情況,助力冰壺場館設施調試;經過升級,還能成為冰壺運動員的“陪練”。“機器人在冰壺比賽間隙也可以進行‘表演’,提高大家對冰壺運動的興趣,尤其是提高青少年的科研興趣。”
北京要聞
-
六足冰壺機器人“逐夢”北京冬奧會
目前,六足冰壺機器人尚未能達到團隊最初目標,雖然實現對冰壺運動員系列動作的模仿,但還不具備決策功能。
-
北京發布新增確診病例抵京航班車次及新增封控、管控區
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楊蓓蓓介紹,目前朝陽區潤澤悅溪小區931號樓1單元居民全部集中隔離,劃定931號樓2至5單元為封控區,小區其他樓宇劃定為管控區。
-
冬殘奧城市景觀佈置轉換將在2月28日前完成
隨着北京冬奧會順利閉幕,目前城市運行及環境保障領域已經全面進入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轉換期。全面做好冬奧會和城市運行雙線保障工作,解決冬奧場館後顧之憂,為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保駕護航。
-
“在世界行走,為北京停留” 讀懂冬奧愛上北京
2月20日,冬奧會閉幕式當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也出色完成了使命。” “‘驚喜盲盒’戰隊圍繞最新鮮的新聞、最驚喜的策劃、最厚重的文化、最前沿的科技、最重磅的嘉賓五大要素,進行全流程策劃,打造了傳播新業態。
-
冬殘奧村啟動轉換工作 2月25日正式開村
明天,冬殘奧村將迎來正式開村。昨天下午,延慶冬奧村舉行了降旗儀式,冬奧代表團旗幟降下,冬殘奧代表團旗幟緩緩升起,標誌着延慶冬殘奧村預開村。隨着北京、延慶冬奧村正式閉村、冬殘奧村預開村,村內進入為期44小時的冬殘奧轉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