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亭宇

蘇翊鳴

中國女子冰球隊

隋文靜/韓聰組合

孔凡影 供圖/新華社

2月20日,持續了16天的冰雪盛宴到了落幕的時刻。本屆北京冬奧會,中國冬奧代表團在冰上項目獲得4金1銀1銅六枚獎牌,雪上項目獲得5金3銀1銅九枚獎牌,在金牌數量和獎牌總數上,都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歷史上的新高。
一方面,中國冬奧代表團是依靠新銳,元老和跨界跨項運動員共同努力,拼出了如今冰強雪也壯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國冰雪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通過加大投入建設冰雪賽道,通過引入高科技手段輔助訓練,為中國冬奧健兒“拼上”缺乏器材、場地等短板。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冬奧會取得的成績,離不開中國冰雪在2015年申奧成功後,在各領域付出的努力和相關政策的扶持。
全面突破
跨界跨項政策改變中國冰雪運動版圖
我國冬季運動的格局中,長期呈現“冰強雪弱”的態勢。優勢項目大多集中在冰上運動,雪上項目僅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取得獎牌突破。要想提高冰雪運動競爭力,推動北京冬奧會“全項目參賽”目標,就必須跨界跨項選材,來發現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2017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開始實施備戰2022年冬奧會跨界跨項選材工作。2018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公布了《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參賽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全面參賽、全面突破、全面帶動”的目標。
跨界跨項選材政策改變了中國冰雪運動版圖。此次參賽的177名運動員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雪上項目中,近一半為跨界跨項選材運動員,徹底改變了冰雪項目從前僅依靠個別省份輸送的情況。從跳&滑雪,到北歐兩項、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賽場,中國既有奮戰多年的老將堅守,也有彭清玥、趙嘉文這樣的新銳投身雪上賽場。
中國鋼架雪車選手閆文港,儘管擁有從事鋼架雪車起跑必備的身體素質,但要過的關一個接着一個。剛開始練習鋼架雪車的時候,因為動作陌生,他全身被撞得淤青是常事。一邊是腰酸背痛傷痕纍纍,一邊還要早起出操,趴在橇上訓練,閆文港是咬着牙挺過來的。
從2015年那個田徑場上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冬奧會賽場上奪取獎牌,閆文港一路闖過技術、心理、經驗等多個關口,幫助中國冰雪在鋼架雪車項目上站上頂尖位置。在雪車比賽中,殷正、應清、懷明明這些昔日的田徑好手,將田徑場練就的爆發力施展到賽道上,在冬奧會上取得突破成績,也改變自己的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外人看來長期在冰天雪地裏的訓練堪稱艱苦,對熱愛滑雪的運動員,反而以此為樂。相信也將激勵更多中國冰雪迷上冰上雪,提升中國冰雪熱度。
人中之龍
新銳運動員改變中國冰雪面貌
這屆冬奧會,谷愛凌多次展示了比賽服、頭盔和雪板上龍的形象。龍是谷愛凌喜歡的元素,雪板上也寫着“人中之龍”。她覺得龍是自信、力量的體現,希望自己也能像龍一樣,把自己做到最好。在北京冬奧會上,從短道速滑隊中的王牌戰士任子威、武大靖、李文龍,到創造了速度滑冰奧運紀錄的高亭宇,再到蘇翊鳴、谷愛凌等年輕新銳,這些人中之龍,努力改變着中國冰雪的面貌。
在北京冬奧會上,短道速滑隊作為中國冰雪金牌之師,被寄予厚望,也肩負巨大壓力。面對希望和囑託,任子威不負眾望,連續拿下混合接力團體和男子1000米金牌。在本屆冬奧會上年滿18歲的李文龍,配合團隊拿下男子1000米銀牌。中國短道速滑隊正在迎來隊中新的領軍人物。
蘇翊鳴和谷愛凌在成績上是最突出的兩個新銳。有意思的是,早在兩人少年之時就已相識在滑雪場。兩人來自相似的家庭,都是在捕捉到孩子對運動的熱情後,不惜一切地投入,推動小將從業餘愛好成為職業高手。
兩位選手在18歲就達到職業生涯巔峰,令人羨慕。而回顧兩人過往在雪地上的努力,也令人感慨不已。蘇翊鳴在演員道路上已經開花結果的情況下,依然全力追尋奧運夢想。為此常年在雪場奮戰,一週最多滑斷四塊雪板。
谷愛凌也是從小立志,要在北京家門口參加冬奧會。為此她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訓練參加冬奧會三個項目的角逐。其間訓練的刻苦和挑戰極限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隨着谷愛凌在三個項目拿下兩金一銀,也幫助中國在自由式滑雪領域站上新高度。
他山之石
51名外教盡心栽培結出碩果
本屆冬奧會,中國請了來自19個國家(地區)的51名外教,刷新了中國冬奧紀錄。在北京冬奧備戰初期,中國也送走雪車雪橇隊、跳&滑雪隊的選手,赴國外訓練備戰。他們在短時間內提升水平,拿下冬奧會參賽資格。
短道速滑隊請來了平昌冬奧會金牌教練韓國人金善&和冬奧六金得主安賢洙。韓國教練團隊盡心竭力,幫助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混合接力團體摘金,男子1000米包攬金銀牌。此外女子3000米接力收穫了寶貴的銅牌。這是12年來中國首次登上該項目的冬奧會領獎&。
在男子單板滑雪大跳&最後一跳前,蘇翊鳴和日本教練佐藤康弘緊緊擁抱。蘇翊鳴&&,佐藤康弘教練改變了他的人生,“我們彼此都完全信任,他傳授給我的動作要領,我可以完全理解。我的反饋他也能了解,所以這是特別完美的配合,我今天的金牌,對他來説也是完美的結果,我們這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鋼架雪車、雪橇、跳&滑雪、北歐兩項、冬季兩項等起步較晚的項目上,外教幫助中國選手實現全項目參賽目標。中國鋼架雪車隊的外教安德烈斯·施米德,被隊員親切地稱為安迪。安迪曾經是英國鋼架雪車隊的主教練,獲得過國際奧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教練員獎。在北京冬奧周期,安迪不僅幫助耿文強奪取世界盃冠軍,還幫助閆文港拿下冬奧會銅牌,也幫助中國建立了發展和培養鋼架雪車人才的體系。
在冬季兩項男子12.5公里追逐賽中,中國選手程方明以第22名的成績成功完賽,刷新了中國隊冬奧會歷史最好成績。主教練挪威人比約達倫,有着“冬季兩項之王”稱號,曾奪得8塊冬奧金牌。他的妻子——白俄羅斯冬季兩項名將、索契冬奧會三金得主多姆拉切娃,也是教練團隊中的一員。這對冬奧冠軍“夫妻檔”的執教理念和訓練方法促進了中國運動員水平的提高。
在北京周期,空中技巧隊也迎來曾經執教過2017年世錦賽冠軍阿什莉·卡爾德維爾的知名教練迪米特裏·卡烏諾夫。此前徐夢桃並沒有多少接受外教指導的經驗。卡烏諾夫給徐夢桃的訓練帶來不小的改變。卡烏諾夫關注細節,對徐夢桃的技術動作和情緒波動都有要求。在訓練安排方面,卡烏諾夫則給徐夢桃更多自由。這樣的改變也幫助徐夢桃最終圓夢。
更多的冰雪項目還走向世界,與各國高手同場訓練、提升技能。單板滑雪U型場地名將蔡雪桐介紹,她們多年來追着降雪全球跑。在夏季會前往南半球進行反季節訓練。雖然辛苦,但蔡雪桐和劉佳宇等隊員對出國的訓練機會格外珍惜。
中國高山滑雪集訓隊從去年8月21日到11月上旬,一直在奧地利索爾登冰川雪場訓練。那裏也是歐洲不多的可以在夏天滑雪訓練的雪場。隊伍每天都要4點起床,從1400米海拔的住宿地趕往3200米海拔的冰川雪場訓練,趕在10點之前完成訓練內容。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針指導下,中國高山滑雪最終實現全項目參賽。隊員孔凡影參加高山滑雪六項比賽,創造了中國高山滑雪的冬奧新紀錄。
以老帶新
夯實了中國在冰雪項目上的人才厚度
中國冬奧軍團在雪上項目的進步,也離不開堅守運動第一線的運動員多年的付出。在單板滑雪、空中技巧等賽場,四朝冬奧元老的堅守詮釋了奧林匹克的精神,也夯實了中國在冰雪項目上的人才厚度。
元老的價值,還帶給一個隊伍更多鬥志和目標。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上,自從韓曉鵬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為中國雪上項目摘得首金,中國空中技巧隊在隨後的16年,始終將冬奧金牌作為追夢的目標。本屆冬奧會上,徐夢桃、賈宗洋、齊廣璞,個個都是四屆冬奧元老。在混合團體決賽與金牌擦肩而過後,徐夢桃振作起來。她安慰了隊友,也在隨後繼續朝着自己的目標前行。在女子空中技巧決賽中,徐夢桃以一己之力,將冬奧會金牌戴在身上,向天長嘯。這是16載追夢後,最好的釋放方式。徐夢桃的成功也激勵了隊友賈宗洋和齊廣璞。齊廣璞最終在決賽中,成功做出最高難度動作,如願摘金。
在單板滑雪賽場,兩位冬奧元老蔡雪桐和劉佳宇,為了訓練體能,兩人歷經專項提升,將狀態達到新的層次。在冬奧會前,蔡雪桐還拿到自己第七個世界盃年度總冠軍。儘管蔡雪桐希望拿這些獎盃去換一塊奧運金牌,也無法改變這次北京冬奧會的結果。但蔡雪桐和劉佳宇給予中國單板雪上運動的推動是巨大的。蔡雪桐説,希望將來組織訓練營,幫助更多孩子走上單板滑雪的運動道路。
在4年前的平昌冬奧會上,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項目上憑藉無法撼動的優勢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唯一一枚金牌。這次主場作戰,27歲的武大靖雖然統治力有所下降,但依然配合隊友成功拿下混合接力金牌。在比賽中武大靖與任子威心有靈犀,密切配合,展現了短道速滑隊團結的隊風。
元老們存在的意義,在於技術和精神的傳承。在2010溫哥華冬奧會,老將申雪/趙宏博組合獲得雙人滑的金牌,12年後,如今已經是主教練的趙宏博,在場邊見證了隋文靜/韓聰的金牌表演。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才是中國雙人滑長盛不衰的秘訣。
科技助力
實現了全項目參賽和獎牌數的突破
由於我國冰雪資源分佈不均,競技體育呈現“夏強冬弱”的格局。通過科技助力訓練,中國冰雪在北京冬奧會實現跨越式大發展。
在冬奧會備戰期間,中國雪橇隊使用靜態扒冰訓練器進行出發訓練。這&訓練儀器,在全球僅有兩台,可調節的履帶速度,使運動員能夠在設定好的負荷下進行出發的扒冰訓練。據中國雪橇隊介紹,靜態扒冰訓練器將雪橇運動的出發技術分解為幾個動作,使運動員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分解訓練。雪橇隊還將訓練中採集到的數據結合運用,教練員能夠在訓練時即刻獲得運動員的爆發力指數,用數據指導運動員訓練。
跳&滑雪在我國屬於新興項目,國家集訓隊於2017年建隊時,國內還沒有一個訓練基地。自2018年底至2019年,國家集訓隊先後前往挪威、瑞典、德國、斯洛文尼亞等地外訓。此後,在河北淶源風洞實驗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後,隊伍獲得了穩定的訓練環境與條件。
在延慶“雪游龍”賽場落成之前,中國並沒有自己的雪車雪橇賽道。如今,懷明明、李純鍵、閆文港、殷正、彭俊越、王沛宣等從田徑、舉重、摔跤等項目轉項而來的運動員,借助雪游龍賽道的科技訓練手段,在出發、滑行間姿態等方面技術有了長足提高。這最終幫助這些運動員在雪車、雪橇、鋼架雪車3個比賽項目中,實現了全項目參賽和獎牌的突破。
中國冰雪運動員,正是通過自身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在高科技設備的助推下,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優秀教練的輔助下,幫助中國冰雪軍團,在北京冬奧賽場取得各種突破。這些秘密不僅推動了中國冰雪在冬奧賽場的進步,也必將推動中國冰雪産業不斷前進,掀起新的熱潮。(記者 褚鵬)
-
冰雪盛宴落幕 中國軍團冰強雪壯是怎樣拼出來的
” 在鋼架雪車、雪橇、跳&滑雪、北歐兩項、冬季兩項等起步較晚的項目上,外教幫助中國選手實現全項目參賽目標。在單板滑雪賽場,兩位冬奧元老蔡雪桐和劉佳宇,為了訓練體能,兩人歷經專項提升,將狀態達到新的層次。
-
北京逐步成為殘疾人友好型城市
董連民介紹,2019年11月,北京抓住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契機,啟動全市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至2021年專項行動。三年來共修復盲道2.6萬處、人行橫道6597處;改造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35個,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無斷點”、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
-
中國冬殘奧代表團2月21日正式成立
三屆冬殘奧會將於3月4日至13日舉行,今天中國冬殘奧代表團將正式成立並對外公布。“北京按照兩個冬奧、同樣精彩的要求,對標國際一流,同步抓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環境建設。
-
“冰墩墩”出道了 動畫明星集體給它“搭戲”
北京冬奧組委特許動畫電影《我們的冬奧》2月19日在全國上映,電影講述了中國經典動畫角色與“冰墩墩”“雪容融”圍繞冬奧村開村儀式展開的多篇章故事。
-
體育時評:真正無與倫比,中國交出完美答卷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閉幕式致辭上讚嘆: 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