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冬奧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聚焦“雙奧城市”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展示“綠色北京”建設成果。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高大偉在會上透露,今年本市將再增加15萬畝的綠化面積,實現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圓滿收官。同時,將開展30處“全齡友好型公園”提升改造,為市民游客提供更舒適的游園環境。
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9%
高大偉介紹,2012年以來,北京市持續開展了以兩輪“百萬畝造林”為主的大規模綠化建設。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於2018年啟動,四年來完成綠化造林85.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1%,森林蓄積量達到2690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平方米。今年本市將再增加15萬畝的綠化面積,實現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圓滿收官。
近年來,本市還充分利用拆遷騰退地統籌多元增綠和品質提升,建設了一批城市休閒公園、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等綠色休閒空間,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7%,生態惠民的能力和市民的綠色獲得感不斷增強。值得一提的是,市園林綠化局還創新提出建設全齡友好型公園理念,使不同年齡層的游客有更好的游憩體驗。
據介紹,2021年全市完成了地壇園外園、人定湖等10處全齡友好型公園改造,建設無障礙環境136處,實現公園游覽區域無障礙設施的有效銜接。還在部分公園設置了智能健康寶查驗系統,老年游客通過刷身份證、老年卡等證件,一秒即可完成驗證。公園內消費場所均保留了現金支付渠道,解決老年人進公園景區的數字鴻溝問題。
去年空氣質量創歷史最優
如今的北京,藍天白雲已成為常態。據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建華介紹,2021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優良天數達288天,佔全年的78.9%。
在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本市聚焦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高精尖”産業,第三産業比重達83.8%;聚焦能源、建築、交通等領域推進碳減排,2021年萬元GDP碳強度約為0.41噸,在各省(區、市)中保持最優水平,並比2015年下降28%以上。碳交易成交額超30億元,積極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中心。
近年來,本市在污染防治攻堅上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7年底實現全市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機動車排放結構不斷優化,新能源車保有量達50.6萬輛,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佔比超過70%。本市集中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以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2004年開始二氧化硫(SO2)穩定達標,2019年開始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持續達標。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和臭氧(O3)濃度首次同步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各項大氣污染物實現協同改善,北京市空氣質量創歷史最優。
今年污水處理率將達97%
近年來,北京治水管水邁上新&階。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進懷錶示,2021年北京新建改造污水處理廠5座,新建污水管線568公里,完成322個村污水收集處理,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5.8%;全市再生水配置量超過12億立方米,新建再生水管線35公里,實現100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用再生水替代;持續強化河長制,深入實施市總河長令,排查出的1000余條小微水體全部完成治理;全市優良水體比例達75.7%,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除了治理,本市在水資源的保護上也更加有力。楊進懷介紹,去年10月初,密雲水庫最大蓄水量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新紀錄,作為首都重要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回升5.64米、增加地下水儲量28.9億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北京市水生態功能也在大幅提升。北京市堅持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全面實踐“以水開路、用水引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幹河流26年來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2021年新增有水河道27條、有水河長452公里、水面32平方公里,81處乾涸多年的泉眼復涌;完成年度63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任務;全市河流、水庫等健康水體佔比達85.8%,城鄉河湖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勃勃生機。
2022年是“十四五”向縱深推進、加快建設的重要一年。據悉,今年,本市力爭將全年生産生活用水控制在3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産總值水耗下降1%左右,污水處理率達到97%,再生水利用量提升10%,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達28%以上。(記者 王薇)
-
30處公園改造 2022年北京將再增15萬畝綠化面積
昨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冬奧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聚焦“雙奧城市”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展示“綠色北京”建設成果。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和臭氧(O3)濃度首次同步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各項大氣污染物實現協同改善,北京市空氣質量創歷史最優。
-
收到多國運動員表揚信 冬奧村“熱乎”服務獲點讚
整理多達16萬字的“索道安全指南”、運動員24小時能吃上“熱乎飯”……北京冬奧會賽程過半,在延慶區的賽場內外,全方位的保障工作得到了各國友人的一致好評。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名志願者助力“最強大腦”運轉
對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4名服務於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通信中心的志願者來説,類似的情景每天都在發生。閆曉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在冬奧會期間她擔任場館通信中心助理,負責跟蹤、記錄、協調、播報場館重要信息。
-
北京市通州區將確保綠心三大建築2022年內完工
確保綠心三大建築年底前完工、加快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等工程建設、運河商務區要完工440萬平方米、啟動副中心M101線建設……日前,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暨通州區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會議部署了今年的重點工作。
-
北京市中小學將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
日前,北京市教委會同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衛健委發布關於切實做好2022年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工作的通知。中小學校要將食堂視頻信息接入各區教育部門網頁、App以及第三方平台,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