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3日),“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走進什剎海冰場,深入體驗老北京冰雪趣味運動。(記者 吳鏑攝)
踏上什剎海冰場
“這麼多京味兒冰雪項目,真地道!”
陽光灑在冰面上,楊柳環繞的什剎海冰場,宛如一塊翡翠鑲嵌在中軸線旁。昨天上午,古老冰場迎來特別的客人。
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邀28家媒體的60余名中外記者來到什剎海冰場,看冰雪絕活兒,體驗老北京冰上游戲。
剛一踏上瓷實的冰面,很多記者就拿出手機拍照、錄視頻,開心地如同回到童年,哪怕有人不小心摔個屁墩兒,興奮勁兒也不減。
“什剎海冰場總面積16萬平方米,可容納1.2萬人同時上冰。我們現在所在的是後海冰場。”冰場運營方薊城山水的副總經理徐建操着一口京腔,將這塊古老冰場的故事娓娓道來。
自明朝起,什剎海冰場就成為“冬嬉”的著名場所,清朝乾隆年間被定為“國俗”。1952年,冰場正式面向市民開放,2013年入選國際媒體評選的全球十大最美溜冰場。
由於天氣原因,什剎海冰場今年開得較晚,但冬奧帶動了京城市民上冰的熱情。短短一個月,共有15萬人次市民游客來到這裡,比去年同期多3萬人次左右。
了解完冰場故事,記者們摩拳擦掌,想要一試身手。在游樂區,有冰車、冰蹴球、冰上龍舟、冰出溜兒等十多個項目。
係着紅圍巾、頭戴羊絨帽的周紅旗是西城區冰蹴球協會會長。在他的親手教學下,很多記者都嘗試玩冰蹴球。
“它和冬奧項目冰球一字之差,到底有什麼不同呢?”聽到記者詢問,周紅旗朗聲回答:“北京人管冰蹴球叫‘踢冰核兒’。它有300多年歷史了,跟冰球相比,所需場地更小,而且老少皆宜。現在北京16區都有冰蹴球隊了……”
除了冰蹴球,記者們還體驗了其他什剎海冰雪運動項目,如冰滑梯、冰出溜兒、冰爬犁及冰上拔河、冰上龍舟、冰木射等。“什剎海保留着這麼多京味兒冰雪項目,真地道!”記者們感嘆。
澳門日報記者鐵怡體驗了冰上龍舟、冰木射等好幾個項目,還實地採訪了什剎海速滑隊的隊員們。“中國傳統文化和冬奧冰雪項目巧妙結合,迎接冬奧的氛圍在這裡太熱烈了!”鐵怡説,自己也希望用新聞産品去充分呈現什剎海精彩的運動場面,還有北京市民迎冬奧的熱烈氛圍。(記者 朱松梅)

昨天,中外記者們深入東城區隆福寺文化街區,打卡木木美術館、隆福文化中心等高品質文化消費新地標。(記者 吳鏑攝)
打卡隆福寺、美後肆時
用各國語言和鏡頭記錄老城新生
古韻深厚的胡同裏,藏着美術館、咖啡店、文創市集、市民文化中心……古都時尚范兒驚艷了中外媒體記者。
昨天下午,35家中外媒體的54名記者受2022北京新聞中心邀請,來到城市更新樣板——東城區隆福寺街區和美後肆時市民文化中心,用各國語言和鏡頭記錄下老城新生。
緊臨王府井的隆福寺文化街區是當天“中外媒體北京行”的第一站。“這裡是隆福寺北裏,充滿硬核工業風的街區在40年前是一片老廠房。我們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院落格局,形成了做舊如舊、新舊結合的建築風貌。歡迎大家拍照打卡!”新隆福公司負責人介紹。
穿梭於充滿歷史痕跡的建築群中,觀看了木木美術館與大英博物館合作的文藝復興展,記者們感受着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也驚嘆於老北京胡同文化與現代商業的完美融合。
隨後,記者們又來到隆福文化中心。四座紅墻金瓦的中式倣古大殿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站在觀景平台上,向西可望盡故宮、景山、白塔、西山的皇城氣象,向東則飽覽CBD一眾新派建築。
老城復興不但打造了商業文化新地標,還讓生活其中的市民感受到便利。離開隆福寺,記者們來到位於東城區美術館後街40號的“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
走過青磚鋪成的廣場,穿過朱漆大門,進入兩進式四合院,感受着通過榫卯穿插、拼接與入口連接形成的圍而不堵、半敞開式的公共文化空間,記者們沉浸在全民文化生活新聚場的活力氛圍中。
美後肆時寓意四季更新、四時更迭、美好永不間斷,是美術館後街地鐵8號線盾構工程騰退後新建的地標級公共文化場館,擁有21處活動空間,提供閱讀、歌舞、戲劇、國學、藝術、文創、園藝、美食、健身等主題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特色文化體驗。
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記者們同北京市民一道體驗了非遺剪紙、非遺旗袍盤扣製作、非遺臉譜彩繪,觀賞了京劇隊和模特隊排練,感受了一把北京居民的文化生活,還用非遺剪紙技藝留下了自己的“冬奧記憶”。

昨晚,2022北京新聞中心邀請60余名中外記者一起通過音樂感受中國春節和北京冬奧會的喜慶氛圍。崔峻攝
暢聽新春音樂會
穿梭在春暖花開和冰雪激情之間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昨晚,2022北京新聞中心邀請60余名中外記者前往中山公園音樂堂,共赴“冰雪之約——北京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一起通過音樂感受中國春節和北京冬奧會的喜慶氛圍。
此次“冰雪之約——北京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由被譽為“首都明珠交響樂團”的北京交響樂團策劃,著名指揮家夏小湯擔任指揮。音樂會在曲目編排上兼顧“新春”和“奧運”兩大主題,以穿插的形式進行演奏。夏小湯在演出前接受採訪時介紹:“這場音樂會是北京交響樂團虎年首場音樂會,我們精心挑選的曲目將呈現奧林匹克精神與藝術的相得益彰,其中還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金木水火土’的哲學精神,將是一場精彩的、有思想內涵的演出。”北京交響樂團團長孟海東&&:“在新春佳節之際,樂團用動人的旋律表達對新春的祝福,用一場最好的音樂會向即將開幕的冬奧會獻禮!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當晚七點半,音樂會在觀眾們的熱切期盼中拉開帷幕。《金蛇狂舞》《春之聲圓舞曲》《花之舞圓舞曲》《火鳥組曲》……新春系列曲目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優美的旋律令人沉醉;約翰·威廉姆斯的《奧林匹克號角》《召喚英雄》《奧林匹克精神》、薩馬拉斯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歌》等奧運作品,則以雄壯激昂的旋律,讓觀眾們振奮不已。這場音樂會還特別獻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曲《我和你》,讓不少經歷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觀眾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
演出完畢,觀眾席上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記者們&&,演出讓人在春暖花開和冰雪激情兩種體驗之間來回穿梭,實為一次絕妙的音樂盛宴。不少外媒記者更對演出中融入的中華文化特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此次演出的場地中山公園音樂堂坐落在皇家古典園林——中山公園內,每年近300場的演出,使音樂堂成為北京專業音樂廳中演出場次最多、最有影響的劇場之一。自1月25日小年起,跨春節長假、元宵節至2月26日,“中山公園音樂堂·2022新春演出季”將上演10場異彩紛呈的主題演出,用藝術陪伴大家過大年、享冬奧。
-
“迎接冬奧的氛圍在這裡太熱烈了!”
昨天,“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走進什剎海冰場,深入體驗老北京冰雪趣味運動。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邀28家媒體的60余名中外記者來到什剎海冰場,看冰雪絕活兒,體驗老北京冰上游戲。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特許商品成新春搶手禮
昨天,位於王府井工美大廈的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旗艦店,消費者排起了長龍,不到傍晚6點,毛絨玩具“冰墩墩”“雪容融”已經售罄。“冬奧風”吹熱冰雪經濟,根據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台的監測,自1月10日啟動“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以來,各地冬奧紀念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6.9倍。
-
北京市公安局:2月4日多路段將分時分段交通管制
16時至開幕式活動結束,大屯路地下隧道除持有開幕式活動或冬奧組委核發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專用證件的車輛外,禁止其他車輛通行和停放。開幕式期間,將適時對北四環主輔路(健翔橋至安慧橋)採取臨時交通管制措施,禁止車輛及行人通行。
-
“雙奧之城·看典”活動推出“匠心匠藝的守望”
昨天下午,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直播活動現場,洋溢着濃濃的非遺氣息。看到不少年輕人關注到花絲鑲嵌技術,韓海娟特別欣慰:“特別需要年輕人的加入,其實不只是花絲鑲嵌,任何一個技藝要傳承下去,都需要年輕人的參與,代代有傳承。
-
北京市衛健委: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仍需“繃緊弦”
北京市衛健委昨日上午發布消息,2月2日0時至24時,本市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涉及豐台區和大興區;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56例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