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奧之城·看典”活動推出“匠心匠藝的守望”
2022-02-04 10:39:5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楊雪(右)現場給網友展示釉上彩技藝。(2022北京新聞中心供圖)

  昨天(3日)下午,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直播活動現場,洋溢着濃濃的非遺氣息。本期直播活動主題為“匠心匠藝的守望”,現場邀請到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李琳琳介紹北京非遺保護傳承的現狀。此外,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寶行韓海娟,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白莉、楊雪,珠若瑞(北京)珠寶首飾有限公司李偉等嘉賓分別講述了花絲鑲嵌、京彩瓷、繩結等非遺項目的精湛技藝和傳承故事。直播間裏傳承人話非遺、展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用數字多媒體技術

  記錄非遺技藝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李琳琳&&,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首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凸顯首都歷史文化價值,彰顯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具有重要意義。

  李琳琳介紹,北京非遺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北京非遺在充分汲取各地精華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一批技藝精湛、巧奪天工的宮廷藝術,如“燕京八絕”。二是多元融合,博採眾長。歷史上蒙、漢、滿等民族在京建立政權,作為政治文化中心,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和國家文化在京交流交融,出現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蒙鑲、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鐘錶修復技藝和內畫鼻煙壺等項目。三是雅俗共賞,民俗淳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文化藝術發展興盛,如京劇、評劇、相聲、岔曲,還有五行八作、什樣雜耍和百樣吃食等等,生活氣息濃郁。

  將非遺資源完整準確地保存記錄下來,已成為非遺保護的一個重點。李琳琳&&,近年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開展了大量工作,比如歷時三年創作出版首部以中軸線為核心、突出文旅融合特色,講述老北京城變遷和人文歷史故事的《北京中軸線文化游典》,體量達300余萬字,是迄今為止市場上規模最大、題材最廣的北京中軸線主題歷史文化叢書,填補了深度探訪中軸線文化旅游資源類叢書的空白。此外,還編輯出版《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等作品。同時,利用數字多媒體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已有文獻資料收集整理,拍攝製作口述、項目實踐、傳承教學影像資料等方式,全面、真實、系統地記錄代表性傳承人掌握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目前已開展六批共58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

  花絲鑲嵌技藝傳承

  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

  直播間裏,一個一比一復刻的明萬曆皇帝所戴金絲翼善冠十分奪目。北京大方元鑫德珠寶行的韓海娟女士借此給大家科普了燕京八絕之一——花絲鑲嵌技藝。這技藝到底“絕”在哪?韓海娟&&,花絲鑲嵌主要有掐、填、攢、焊、編、織、堆、壘八大工序,細分下來,每道工序千變萬化,各有講究。

  “我覺得其中‘焊’這道工序是最難的,如果火候沒掌握好,作品就全廢了,前功盡棄。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匠心熱愛和堅持的精神,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蘊涵着匠人的情感,所以每件作品都是帶有靈魂的。”韓海娟説,花絲鑲嵌在過去屬於宮廷御用品,以繁複和雍容華貴為特色。而在當代,任何一個工藝想要傳承下去,必須得創新,符合時代的特色。

  “我們嘗試把歐式的製作工藝及表現風格與花絲鑲嵌工藝相融合,在作品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時尚元素,中西合璧,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提供出賦予歷史、新穎別致、品質珍貴的原創首飾。而且我們在創新時要結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賦予作品時代特色,但關鍵是要保留傳統工藝的精髓,運用老的元素,用極簡的工藝去表達花絲鑲嵌傳統工藝的精湛和完美。”韓海娟説。

  看到不少年輕人關注到花絲鑲嵌技術,韓海娟特別欣慰:“特別需要年輕人的加入,其實不只是花絲鑲嵌,任何一個技藝要傳承下去,都需要年輕人的參與,代代有傳承。雖然花絲鑲嵌技藝繁複精深,製作過程漫長枯燥,需要很高的悟性,讓許多年輕人望而卻步,但‘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只要有這麼一份對中國國粹的熱愛,做出來的作品就一定會超越歷史,而且新一代年輕人的思路和視野更加開闊,還可以讓花絲鑲嵌煥發新的生命和色彩。”

  京彩瓷傳承人

  直播現場“秀”上色

  作為京彩瓷的非遺傳人,來自居仁堂京瓷(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的白莉和楊雪也來到了直播間與網友見面,她倆是一對師徒——白莉是京彩瓷第四代傳承人,楊雪現為京彩瓷第五代傳承人。

  説起京彩瓷的歷史,白莉如數家珍:“京彩瓷始於康熙,盛於雍正及乾隆時期。清末隨着官窯瓷器流入市場,為了滿足人們好古賞舊、日用和其他特殊需要,京彩瓷也開始燒制出各種逼真的前朝經典瓷器,這些瓷器胎質、釉色、畫面精細度堪比官窯。新中國成立後,京彩瓷在統一管理下規範發展起來,政府組織成立了由吳德祖主要負責的專門制瓷畫室。1973年初,籌建起了以生産京彩瓷為主業並由吳德祖的弟子余觀保掌管技術的北京市工藝品廠(即現公司前身),在原來小作坊製作的基礎上,建起了較大規模的專業生産廠家,作品主要以出口歐美為主。”

  活動現場,白莉和楊雪還專門帶來了幾個京彩瓷作品,讓網友大飽眼福。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京彩瓷,楊雪還現場給網友展示釉上彩技藝,只見她左手舉着瓷器,右手握着毛筆,一筆一筆給瓷器上彩,上色十分考究。觀眾們也不禁屏息凝神,認真觀看學習。

  為了做好技藝推廣,傳承人們沒少忙活。“作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保護項目,不僅手藝人要守藝要傳承,更要大家一起了解傳統文化,因此承接了各項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線上直播車間生産流程全貌等等,盡最大努力將非遺傳統文化推向社會,邀請社會人士共同體驗製作釉上彩繪等項目。至今在北京已有數家中小學、社會企業團體或個人接觸、學習了解過我們的非遺文化,體驗製作過我們的陶瓷製品。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要活動上,京彩瓷作為體驗項目,也讓更多的外國友人了解到了非遺技藝。”楊雪説。

  繩結絲絲入扣

  編制過程並不簡單

  “普通人做個繩結,以結實、牢固為主,而繩結作品講究工整、對稱、流暢。編制繩結則要經過編、抽、修的過程。各種結的編法是固定的,抽可以決定結的松緊、耳翼的長短、線條的流暢與工整;修則是對繩結的最後修飾,如縫顆珠子、上漿等。繩結變化繁多,編繩用的線除了棉、麻、絲、尼龍和皮線之外,還可以搭配金銀等金屬線材料,更增加了繩結的功能與適用範圍,不論是首飾、衣服、禮品包裝的美化,還是室內各種陳設物品裝飾,都可以搭配繩結來增添美感……”來自珠若瑞(北京)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的李偉在直播間裏給大家介紹了歷史悠久的結繩技藝,並帶來了幾個結繩作品:背雲兒流蘇、如意結鏤空壽字香囊、吉祥結、妃子結,可謂精美絕倫。

  “繩結絲絲入扣,看似精巧可人,實則並不簡單”,李偉説,編制過程不僅需要一份耐心,更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恒心,手工的東西太耗時間,老感覺時間不夠用。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技法,我們要把它傳承下來,還要加上自己的創新,這樣才能讓繩結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不斷。“我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繩結藝術的大家庭,由興趣愛好到專業學習,希望能把繩結融入藝術,把藝術融入生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記者 蔣若靜)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 動物園裏“沾虎氣” 游客進園就打聽:老虎在哪兒
    春節期間,北京動物園內各種以虎為主題的文創産品琳瑯滿目,“萌萌”造型的玩偶、魔方、口罩、鑰匙鏈、冰箱貼等系列産品受到游客熱捧。北京日報客戶端和北京動物園聯合開展的“徵集老照片——‘我與獅虎山的故事’”也正在火熱進行中,徵集時間截至2月6日。
  • 趙洋上演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中國男選手冬奧首秀
    本報記者 李遠飛 陳嘉堃 鄧方佳  昨晚,在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進行的自由式滑雪男子雪上技巧資格賽中,中國首位參加該項目比賽的選手趙洋順利完賽,以61.47分排名第28位。
  • 中國混雙冰壺隊連勝步伐終止 目前戰績為2勝1負
    昨晚,在北京冬奧會冰壺混雙循環賽第四輪比賽中,中國組合凌智/范蘇圓不敵瑞典組合,終結兩連勝。不管是險勝還是憾負,這對中國冰壺混雙組合不再是賽前籍籍無名的運動員,而成了風頭極盛的明星級隊員。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5個點位進行火炬接力
    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張家口賽區第一站是陽原縣泥河灣考古遺址公園。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飛揚”火炬在泥河灣探訪中華民族的“遠古足跡”,這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火與人類文明起源之火的一次跨時空對話。
  • “迎接冬奧的氛圍在這裡太熱烈了!”
    昨天,“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走進什剎海冰場,深入體驗老北京冰雪趣味運動。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邀28家媒體的60余名中外記者來到什剎海冰場,看冰雪絕活兒,體驗老北京冰上游戲。
奧林匹克塔上演燈光秀
奧林匹克塔上演燈光秀
頒獎流程 挑燈夜練
頒獎流程 挑燈夜練
海陀塔,亮了!
海陀塔,亮了!
北京西城:核酸檢測進行時
北京西城:核酸檢測進行時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2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