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延慶賽區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冬奧會參與者,他們既能救死扶傷,又能穿上雪服、踏上雪板在雪上馳騁——這就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醫療隊。昨天,在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正在延慶賽區整裝待命的高山滑雪醫療隊副醫療官郭祁和滑雪醫生孫旭為記者們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高山滑雪是組織難度最高、複雜程度最大的冬季體育項目之一,因此有“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之稱。同時,這一項目的受傷率也因難度水漲船高。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傷病,高山滑雪醫療隊包括醫生、急救隊員、急救車和兩架救援直升機。這支隊伍中還有12名國外醫生以及26名國外巡邏隊員,可謂陣容豪華。
郭祁和孫旭都是來自北京積水潭醫院的醫生。“雪道上發生事故時,首先由巡邏隊員和滑雪醫生組成救援隊,將受傷運動員轉運至雪道上的醫療站,再由醫療站內的醫生進行緊急救治,並根據傷情評估轉運至延慶區內的醫院。”郭祁簡要描述了他們的工作流程。
説起來只是寥寥數語,但做起來絕對困難重重。首先,高山滑雪運動員在比賽時速度極快,一旦受傷通常會比較嚴重,黃金救治時間稍縱即逝;其次,高山滑雪賽道地勢複雜,最陡峭處的坡度甚至能達到70度,對醫生們的滑雪技能要求極高;同時,滑雪醫生們需要身背十余公斤重的救援包前去救治傷員,身體負荷可想而知。
郭祁告訴記者,這支滑雪醫療隊是在2018年年底組建的,在北京冬奧組委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過去4個雪季,他們一直堅持在萬龍滑雪場接受高水平教練的高強度培訓,如今,醫生們的滑雪技能突飛猛進,郭祁説:“如果運動員受傷,我們可以在15分鐘左右將其安全轉運至醫療站,進行初步診治。”
滑雪醫生救治傷員時,裝備同樣重要。孫旭為記者展示了他們配備的醫療包。包外面夾着指夾血氧儀、聽診器等,拉開拉鏈、打開翻蓋,裏面的器械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口咽導管、負壓吸引管、可視喉鏡、胸腔穿刺針、靜脈留置針、氧氣瓶、面罩等,一應俱全,這個十余公斤的包,足以滿足急救需要。郭祁説,這套急救裝備遠高於國際奧委會的標準,“我們希望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一個運動員的安全。”北京冬奧會即將開賽,郭祁和同事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不過,他希望自己賽時“無事可做”,“我們會隨時準備好,但大家更希望冬奧會上所有運動員平平安安,順利完賽,爭取好成績!”(記者 趙曉松 鄧方佳)
-
身背十余公斤救援包 雪山上“白衣天使”準備好了
在延慶賽區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冬奧會參與者,他們既能救死扶傷,又能穿上雪服、踏上雪板在雪上馳騁——這就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醫療隊。昨天,在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正在延慶賽區整裝待命的高山滑雪醫療隊副醫療官郭祁和滑雪醫生孫旭為記者們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
新年畫裏的中國年:畫出年味,年在畫中
裝點喜慶的年畫,不僅蘊含着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期盼,更是記錄民族文化的形象史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生動載體。
-
中國滑雪醫生:爭分奪秒,守護生命
幾天前,包括袁強在內的38名滑雪醫生和醫療官正式進入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
-
打卡冬奧文化廣場 “冬奧魅力”這裡都有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朝陽區文化廣場目前已建設完成,開始進入試運營階段,2月4日將正式投入使用。
-
《與冬奧同行》今日上線 張藝謀祝福北京冬奧會
作為“雙奧”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感慨正是因為國家強盛、民族興旺,他才能有執導雙奧開閉幕式的獨特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