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題:中國滑雪醫生:爭分奪秒,守護生命
新華社記者馬邦傑、劉揚濤
“在救援的路上每快一點,運動員受傷後的痛苦和危險就會減少一分。”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副醫療官袁強説。
高山滑雪是冬奧會上危險性較高的項目之一,主賽道全長約三千米,落差約九百米,頂級運動員的滑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40千米以上。袁強告訴記者,這項比賽的受傷率接近15%。
“當運動員受傷後,黃金救援時間是4分鐘。經過裁判長髮出‘運動員停止出發’到‘關閉賽道’的指令後,留給救援人員的時間也就1分鐘左右。”袁強説,“對於滑雪醫生來説,在雪道上爭分奪秒搶救傷員,其緊張程度並不遜於運動員爭奪金牌。”
2018年,中國第一支滑雪醫生團隊成立,其中的高山滑雪醫生隊伍由來自北京多家三級醫院的專業醫護人員組成,袁強就是其中之一。
袁強是北京積水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醫術精湛,平時熱愛運動。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滑雪醫生,他和同伴接受了嚴格的滑雪訓練。“第一次上雪,四千米的雪道我滑了兩個小時,四次撞到邊網。”他回憶説,“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滑雪醫生並不好當。”
為了盡快提升滑雪技術,袁強抓緊時間練習,甚至在晚上下班後也要去雪場滑上幾圈,每一次他都把自己滑雪的影像用視頻記錄下來,發給當滑雪教練的朋友看,然後在他的指導下一點點修改完善動作。
三年多時間裏,袁強參加了多次滑雪集訓,受傷的情況不時發生,最嚴重的一次右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讓他停止訓練了4個月,但戴着支具仍然堅持工作,同時兼顧醫療工作和與國際雪聯考察的對接工作。手機裏的滑雪軟體記錄下,這些年他共滑行了4000多公里,訓練時間接近200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袁強的滑雪技術不斷提升。如今,他已拿到國際認證的滑雪教練資格證,即使在難度最高的“冰狀雪”賽道上,他也能如履平地,滑得游刃有餘。“剛參加這個項目時我還是滑雪零基礎的‘小白’,現在許多身邊的同事都喊我‘滑雪大神’了。”他笑着説。
幾天前,包括袁強在內的38名滑雪醫生和醫療官正式進入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此次賽事共設置十多個賽道醫療點,其中競速項目11個,競技項目6個,雖然比賽還未開始,但醫療隊員們卻已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除了在醫療點巡邏值守外,他們還要負責對受傷工作人員的救治。
62歲的榮紹遠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醫療保障團隊中年齡最大的滑雪醫生,和所有隊員一樣,在每日巡邏工作外,他還要進行6個小時左右的滑雪訓練。
“在醫療救援現場,時間就是生命。”榮紹遠説,“所以我從來不會因為年紀大就降低對自己的訓練要求,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在滑雪醫生的醫療背包裏放着氧氣筒、紗布、止血繃帶等幾十件裝備。榮紹遠介紹説,他和隊友每天都要背着這樣一個十多公斤重的大包進行訓練,同時為了行動方便,他們滑雪一般都不用手杖,這些都增加了滑行的難度。
“除了滑雪外,雪上穿脫板、雪上行走、院前急救等都是滑雪醫生必備的技能,也是我們每天練習的內容。”榮紹遠説,“我們對每一項技術都精益求精。”
“北京冬奧會將是中國高山滑雪醫生第一次全面亮相,但我們的標準和要求一定是最高的。”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醫療官梁學亞説,“未來將會有更多國際大型冰雪賽事在中國舉行,我們要讓‘中國標準’達到國際水平、引領國際水平。”(參與記者:盧羨婷、王沁鷗、夏子麟)
-
中國滑雪醫生:爭分奪秒,守護生命
幾天前,包括袁強在內的38名滑雪醫生和醫療官正式進入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
-
打卡冬奧文化廣場 “冬奧魅力”這裡都有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朝陽區文化廣場目前已建設完成,開始進入試運營階段,2月4日將正式投入使用。
-
《與冬奧同行》今日上線 張藝謀祝福北京冬奧會
作為“雙奧”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感慨正是因為國家強盛、民族興旺,他才能有執導雙奧開閉幕式的獨特機遇。
-
趕集看燈賞非遺 京城商場年味濃
春節期間,將舉辦非遺品鑒、春聯窗花、民俗小吃、文創手工、古風彩粧、舞獅方陣等主題活動,讓消費者感受傳統年味。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商場還上演各類表演活動,例如,大年初一將有“祥獅獻瑞”,元宵節還將有經典皮影戲表演。
-
“讓我們一起向未來”——“小院議事廳”裏聽民聲
1月28日,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草廠四條的“小院議事廳”,在這裡聆聽了街坊們的“老胡同 新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