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張超、蓋博銘)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近日在京主辦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與安全應用研討會。國家語音及圖像識別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簡稱AI國檢中心)在會上發布首批人臉識別系統安全測評結果。騰訊雲、京東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海康威視等六家機構成為首批通過測評的企業。

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與安全應用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商業價值的技術方向,人臉識別廣泛應用在安防、金融、交通、教育等領域,但在技術層、應用層仍面臨安全挑戰,漏洞攻擊、數據泄漏、技術濫用等問題經常成為社會焦點。因此,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AI國檢中心對人臉識別系統安全啟動測評工作,對市場主流人臉識別系統開展測試評估,規範人臉識別産業健康發展。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所副所長劉永東説,人臉識別系統安全風險主要涵蓋算法安全、數據安全和應用軟體安全等維度。本次測評對人臉識別系統的安全風險提供明確的測試方法,包括算法層面的活體檢測+假體攻擊等。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企業瑞萊智慧高級副總裁朱萌提出兼顧“主動”和“被動”的技術防禦機制。被動防禦是為人臉應用部署靜態的安全能力,比如人臉AI防火墻,對外部訪問等進行檢測,提升人臉系統抵禦攻擊的能力。主動防禦則是引入和強化安全團隊力量,比如打造攻防演練靶場,幫助企業構建自適應、自生長的安全能力。
據悉,本次測評是國內首次面向人臉識別系統安全性的國家級檢測與評估,依據《信息安全技術人臉比對模型安全技術規範》等現行和在研的有關國家和行業標準,通過呈現攻擊、注入攻擊等技術手段對人臉識別産品和服務進行全方位測試,有效評估人臉識別的安全風險。
北京要聞
-
京城大寒時節雪花飄
當日是大寒節氣,北京迎來降雪。
-
加密市場領域常態化核酸檢測:北京切實提升疫情風險“早發現”能力
郎志強指出,根據加密市場領域常態化核酸檢測的要求,北京市將對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共同居住者核酸檢測頻次由每30天檢測一次調整為每15天檢測一次。
-
新增5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疫情防控再敲警鐘!
綜合流行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1月20日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
中國生物制藥首款生物類似藥阿達木單抗獲批
(專發北京頻道)中國生物制藥首款生物類似藥阿達木單抗獲批 新華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俠克)記者20日從中國生物制藥獲悉,其旗下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於2022年1月18日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將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三大適應症的治療。
-
人臉識別系統安全測評結果發布
(專發北京頻道)人臉識別系統安全測評結果發布 新華網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張超、蓋博銘)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近日在京主辦人工智能融合發展與安全應用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