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介紹,這個銅簋的蓋、身分別時隔40餘年出土,紋飾相同,銘文呼應,應是在下葬時混淆了,一錯就是3000年。(記者 武亦彬 攝)
從北京地區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堇鼎,到首博的鎮館之寶伯矩鬲,1974年,兩座大墓的發現讓琉璃河遺址走入公眾視野,北京作為燕國都城的面紗也被考古工作者揭開。時隔40多年,這兩座墓葬又有新發現。
市文物局昨天公布琉璃河遺址考古重要成果:利用最新的文物保護技術和科技手段,考古人員精細發掘、還原了西周墓葬棺槨,對研究墓葬隨葬器用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發現的一件銅簋,與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紋飾相同,為研究西周的名、字制度增添確鑿證據。
昨天(7日),記者在琉璃河遺址考古現場看到一個巨大的圓形“深坑”,這是此次發掘的M1901號墓葬,也是上世紀70年代老一輩考古工作者發掘的253號墓。“40多年前,這裡出土了迄今為止北京地區最大的青銅器堇鼎。”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晶介紹,當年由於地下水位高,兩座墓葬沒有發掘完整,一些細節沒有完全揭露出來,今年,為建設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考古工作者對編號為M1901和M1903的兩座西周早期墓葬進行再次發掘。
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趣事。M1901號墓葬新出土的銅簋與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紋飾相同,器蓋內銘文為“白(伯)魚作寶尊彝”,器內底銘文有“王賜圉貝,用作寶尊彝”。“據銘文推斷,這兩件簋的蓋子和主體在下葬時應是混淆了,這一錯就是3000年。”王晶説,兩件時隔40餘年重聚首的器物證明了伯魚和圉實為同一人,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確鑿的證據。同時,該墓葬新出土的青銅面具、獸面形銅飾、成組的銅車馬器等,紋飾精美、細節豐富,均為首次發現。
“本次考古共發掘出5座西周早期墓葬,M1902號墓是新發現的,也帶給我們許多驚喜。”王晶揭秘,該墓葬發現了目前北京所知年代最早的墓葬頭箱蓋板,在北方地區也較少見。箱內有銅提梁卣、銅尊、銅爵、銅鼎、銅劍、漆器、陶器等,組合豐富。棺槨及人體骨骼均保存良好,槨板上還發現了整只殉葬狗,與狗一同出土了一件銅鈴。
為填補以往田野發掘的空白,進一步研究西周墓葬的棺槨規制,考古人員首次採用了從槨室之外向內清理的“破壁發掘法”,對重點現象和出土器物進行清理,重點痕跡留取剖面。首次辨識出北京西周青銅箭頭的木質箭桿、席紋等,首次成功提取到北京西周早期帶紋飾的絲織品,精準還原了出土每件器物的空間位置,為還原當時的喪禮制度提供了豐富材料。
通過科技手段,考古工作者對琉璃河遺址範圍有了新認知。琉璃河遺址首次在北京的大遺址中建立了WebGIS地理信息系統,將遙感考古、坐標信息、航空攝影、電法物探、勘探和發掘的成果統一到大遺址“一張圖”中,逐層進行繪圖、攝像、建立三維模型,全面收集信息。考古人員完成重點勘探面積約32萬平方米,抽樣勘探面積45萬平方米,遺址的保護區域範圍為17.3平方公里,遠超此前對遺址的認識。(記者 李祺瑤)
(原標題:琉璃河遺址考古又有重要發現 兩件西周青銅簋時隔三千年成功配對)
-
延慶野鴨湖頻頻發現“新物種”
日前,在延慶野鴨湖,工作人員放歸了經治療休養後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豹貓、雕鸮(音消)、普通鵟(音狂),圖為普通鵟。
-
豐&站旁豐管路暢通了
豐&火車站開通運營日益臨近,車站北側的豐管路是區域路網的重要交通要道。昨天,豐台區2021年交通疏堵及綜合治理工程全部竣工,打通10余處交通堵點,其中包括大幅提高豐管路的通行能力。
-
石景山73類證照可刷臉驗證
近日,石景山區政務服務開展電子證照服務,73類證照在區、街道政務服務中心1011個事項上實現“刷臉”驗證。為保證辦事群眾的信息安全,當辦事群眾到大廳辦理事項需應用電子證照時,窗口工作人員將通過石景山區統一行政審批&&向辦事群眾發送調用電子證照授權。
-
朝陽八里莊新添“家門口的托老所”
本月,朝陽區八里莊街道利用騰退空間建設了一處養老驛站。加上此前建設的1家養老照料中心和4處驛站、4處老年餐桌,“家門口的托老所”覆蓋八里莊街道所有老小區。
-
東城30家書店可用數字人民幣
今年8月,東城區&&了全市首個引導支持實體書店進商場、進社區、進園區、進樓宇的“四進”政策,將實體書店納入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範疇,努力把實體書店打造成城市的“文化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