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21天的共同努力和堅守,最後一輪環境採樣和封控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根據海淀區疾控中心疫情處置建議,今天清晨,海淀區馬連洼街道菊園小區25號樓、上地街道頤泉匯大廈2號樓解除封控管理。此前,因菊園小區25號樓出現確診病例,其工作地點在頤泉匯大廈2號樓,兩地實施封控管理。
“感謝大家共同的努力!”今天清晨6點,解封時間一到,菊園小區門口,社區工作者、黨員志願者們在鮮紅的戰旗黨支部旗幟下合影。頤泉匯大廈前,工作人員拆去黃色的圍擋。6點半左右,陸續有居民走出來。“終於解封了,我要出去跑一圈。”菊園門口,一位年輕的男士説。
“封閉期間,沒有想象中的不方便,我們吃、住都很好,每天都有街道的志願者通過電話或者是微信詢問我們身體情況。生活也很豐富,我們還學會了插花等技能。”菊園小區居民王女士説。
“我計劃今天去逛逛圓明園,然後吃頓火鍋……”在上地街道頤泉匯大廈2號樓一家企業工作的高先生特別興奮,封控這些天,他跟兩名同事就住在辦公室,除了工作日通過電腦上班,周末只能在辦公室“窩”着。高先生説,這些日子,因為工作人員外賣送來及時,沒有一次耽誤吃飯。“很感謝街道和物業這些天來的努力,尤其是街道送來的花和防疫物品,讓我的心情也好起來了。”
如期解封,離不開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更離不開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守護。封控期間,為保障社區居民生活起居,馬連洼街道、上地街道第一時間集結服務保障力量,成立疫情防控現場指揮部、戰旗黨支部,由街道機關幹部、派出所幹警、樓宇物業人員、醫院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不同領域人員組成服務保障隊,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垃圾清運、環境消殺、核酸檢測等工作。黨員幹部們承擔了居家觀察人員看病就醫轉運,代買藥品、食品,心理疏導等一系列服務,讓居家觀察人員安心、放心。
解封不等於解防。下一步,菊園小區25號樓、頤泉匯大廈2號樓居民繼續實施7日健康監測管理。小區、樓宇&&口實行24小時值守,區域內所有住戶及企業員工憑&&證進出,外來人員嚴格落實測溫、查證、掃碼、登記等疫情防控措施。樓宇內非生活必需的密閉活動場所暫停開放,各類經營性“七小場所”嚴格落實測溫、掃碼、登記、限流等管控措施。(記者於麗爽 通訊員成紹全 王海欣)
(原標題:馬連洼街道菊園25號樓 上地街道頤泉匯大廈2號樓 海淀兩棟封控樓今天解封)
-
北京市蔬菜上市量日超2.3萬噸
市商務局對全市700多家連鎖超市門店、近百家社區菜市場和主要電商平台終端銷售的每日監測顯示,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穩定,秩序良好,特別是肉蛋菜供應,貨源充足,品類豐富。主要批發市場蔬菜上市量穩定在2.3至2.4萬噸,特別是減免進場費政策實施後,蔬菜上市總量已處於高位水平。
-
網約車司機志願者接送服務老人接種疫苗
“大家別着急,都有座兒”“您放心,我們保證給您再送回來”……昨天下午,豐台區南苑街道機場社區門口,一溜停了9輛車,車窗上都貼着“南苑街道小憩·港灣滴滴網約車司機黨員愛心車隊”的標識,網約車司機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全程護送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去接種新冠疫苗。
-
海淀兩棟封控樓今天解封
經過21天的共同努力和堅守,最後一輪環境採樣和封控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根據海淀區疾控中心疫情處置建議,今天清晨,海淀區馬連洼街道菊園小區25號樓、上地街道頤泉匯大廈2號樓解除封控管理。此前,因菊園小區25號樓出現確診病例,其工作地點在頤泉匯大廈2號樓,兩地實施封控管理。
-
勁松114號老樓今天開拆
“拆除開始!”今天8時30分,隨着一聲令下,機械轟鳴,作為北京市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項目之一的朝陽區勁松一區114號樓正式啟動原有樓體拆除。至此,北京又一棟老樓將通過改建方式迎來新生。
-
養老服務驛站扶持辦法明年實施
到2025年,全市建成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將不少於1200家。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新修訂的《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扶持辦法》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政策時&&,扶持辦法首次在市級層面明確了驛站服務清單,只要驛站履行好政府賦予的基本養老服務責任,基本能夠實現可持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