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除開始!”今天8時30分,隨着一聲令下,機械轟鳴,作為北京市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項目之一的朝陽區勁松一區114號樓正式啟動原有樓體拆除。至此,北京又一棟老樓將通過改建方式迎來新生。
老住戶特意趕來告別“老房子”
“聽説老樓要拆除,特意跑回來看看。”一大早,老住戶陳學平特意趕回勁松,瞧瞧自己住了42年的老房子。
斑駁的外墻、脫落的墻皮、能聽到隔壁説話聲的“漏音”墻板,這就是勁松一區114號樓,一棟建成於1978年的危舊樓房。“這是當年試點建設的框架輕板實驗樓。”産權單位北京建工五建副總經理李娟説,隨着老樓日漸衰落,此前也曾考慮過對老樓進行改造,然而,由於輕質預製板不具備抗震加固條件,114號樓便成為勁松一區僅剩的一棟未經改造的老樓。
對於樓內的66戶居民來説,這座老樓的“不牢靠”主要體現在生活的困擾:不到20厘米的外墻板厚度讓這裡即便安裝一個空調室外機的支架都要小心謹慎,而建築內部多處破損,墻皮開裂脫落,室內漏水嚴重。
改建樓有哪些改善
2020年7月,本市&&《關於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在遵循區域總量平衡、戶數不增加的原則下,簡易住宅樓和經鑒定沒有加固價值的危舊樓房可通過拆除重建方式提升使用功能。在獲得所有居民的初步同意後,勁松一區114號樓被納入危舊樓房改建試點。
根據設計,改建後的老樓戶型得到了極大優化,衞生間和廚房使用面積都有所增加,平均每戶建築面積增加6平方米左右。同時,每個單元樓將增建一部電梯,解決老年人“下樓難”。
“新樓的設計方案幾次徵求過居民的意見,建設方也根據居民意見進行了幾次方案調整,我們大夥兒都挺滿意的。”陳學平説。
改建項目誰出錢
《關於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成本共擔”模式,改建資金由政府、産權單位、居民等多主體籌集。勁松一區114號樓的改建,也採取這樣的方式。
“最初,有居民不理解。”朝陽區勁松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何海軍説,每家每戶的情況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家庭剛花了十幾萬元裝修,有的家庭存在房屋繼承方面的爭議。街道辦、社區、産權單位等組成的入戶小組,做居民動員工作,把政策講透。
除了耐心的溝通,暖心的服務更能拉近與居民的距離。在4層居住的楊大媽一聽説要搬家周轉,非常不情願。當得知楊大媽的房本多年前就遺失了,入戶小組立即開車帶着老人到處跑手續,很快就拿到了補辦的房本。這樣的舉動讓楊大媽深受感動,當即決定簽約。
“最終,大家對出資取得共識,居民出資比例約10%,平均每戶也就6到7萬元。”何海軍告訴記者。
引入社會資本的作用,則是給勁松一區“補短板”。勁松一區的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人佔比達36.9%,對老年餐桌、裁縫店等配套設施的需求強烈。在114號樓下新增地下一層,提供老年餐廳、理髮、菜市場等服務。
114號樓預計將於年底前拆除完畢,2023年重建完成。(記者 趙瑩瑩 朱松梅 程功攝)
(原標題:原拆原建試點“多方共擔”居民出資10% 勁松114號老樓今天開拆)
-
勁松114號老樓今天開拆
“拆除開始!”今天8時30分,隨着一聲令下,機械轟鳴,作為北京市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項目之一的朝陽區勁松一區114號樓正式啟動原有樓體拆除。至此,北京又一棟老樓將通過改建方式迎來新生。
-
養老服務驛站扶持辦法明年實施
到2025年,全市建成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將不少於1200家。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新修訂的《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扶持辦法》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政策時&&,扶持辦法首次在市級層面明確了驛站服務清單,只要驛站履行好政府賦予的基本養老服務責任,基本能夠實現可持續運營。
-
北京將動態調控共享單車投放規模
記者了解到,“百日整治”行動期間,北京市交通部門還要求各運營企業加強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車輛碼放、調運和引導停放工作。
-
首都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在多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強化執法監督管理方面,北京警方先後制定&&系列執法監督管理機制改革實施意見,深化完善標準規治、聯動集成、全程動態、精密智控、以法塑行、陽光公開“六大監督管理模式”,逐級明確執法責任。
-
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冰壺錦標賽混合雙人比賽開賽
當日,2021年北京市青少年冰壺錦標賽混合雙人比賽在大興奧悅國際冰壺館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