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網評:閱讀,永遠是文明之聲
2020-04-23 08:15:3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王志艷

  “世間最神奇的事莫過于閱讀……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説,它永遠是文明之聲。”著名閱讀史專家史蒂文·羅傑·費希爾在他的著作《閱讀的歷史》開篇中説道。

  從1995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希望藉此召喚人類“走向閱讀社會”。

  書是人類文明的果實,讀書是人類社會進步與開放的尺規。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文字還沒有出現的時代裏,人們的交流多依靠口述、刻標記、結繩記事等。直至文字出現,閱讀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與閱讀文本傳播有關的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技術等,使書籍印刷變得便捷,極大帶動了文化的傳播,中華文脈得以不斷綿延。新千年之後,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資訊技術革命再次帶動了閱讀領域的革命。電子閱讀産品極大普及,從紙上閱讀到“指上”閱讀,讀者選擇更豐富自由,品位更個性化,體現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的包容。

  無論身處哪個年代,都有屬于那個年代獨特的閱讀記憶。

  有人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讀書的黃金時代,改革開放國門打開,閱讀需求被釋放,人們迫切地從書裏尋找精神食糧。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沒有朋友圈、沒有眼花繚亂的娛樂,書店承載了很多人的閱讀往事。如今,網購圖書成為普遍選擇,通過網絡買到心儀的書越來越容易。數字化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讀書早已不再局限于紙質書,閱讀以更靈活多樣的形態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但是,無論閱讀的載體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對知識的渴求,是閱讀帶給我們的力量。

  開卷有益、讀書增智,一部閱讀史,也是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個人精神文化的成長史。閱讀,也許不會讓你即時性地獲得物質,卻可讓你深陷泥潭時仍能仰望星空,讓你身處困頓時仍能堅守自省。

  閱讀也是一個國家精神發育的基本途徑。在中國,“閱讀”這件事更有國家“護航”。1997年我國政府提出建設以“全民閱讀”為主要內容的知識工程,2006年國家九部委發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倡議,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至2019年,“倡導全民閱讀”更是連續六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扶助書店、興辦書院書房、舉辦閱讀活動、建設圖書館、搭建閱讀交流平臺……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已是社會普遍共識,全民閱讀正煥發勃勃生機。走向閱讀社會,需要每一個人參與行動。

  閱讀,永遠是文明之聲。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新華網評:閱讀,永遠是文明之聲-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589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