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遊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瞭望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心懷國家事 肩扛國家責

2023年02月20日 15:29:37 來源: 瞭望

    ◇中科大統籌開展興趣導向的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充分尊重學術規律,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實施長周期柔性考核機制,不設置“科研工分”,以“階段考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職考評”,重點關注代表性成果的創新點和意義

    ◇學校鼓勵青年人才“揭榜挂帥”,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活力,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試飛”天空

    ◇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要建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加速發展的大格局,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徐海濤 周暢

    中科大師生在實驗室交流 中科大供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為何能一次次向科技前沿進軍?如何發揮“知識高地”作用,推動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中科大校長包信和。包信和表示,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要建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加速發展的大格局,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瞭望》:中科大是我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鎮,學校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新力的人才?

    包信和:中科大從建校之初,就將“全院辦校,所係結合”作為辦學方針,倡導科學與技術相結合、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視基礎理論教學。中科大希望學生們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大膽創造,在大膽創造的風格中實事求是,採用多種形式探索培養科技英才。

    學校基于“基礎寬厚實,專業精新活”傳統和“科教結合、協同育人”理念,形成具有科大特色的“兩段式(通識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2+X培養模式)、三結合(科教結合、理實結合、所係結合)、長周期(本碩博一體化)、個性化(100%自主選擇專業)、國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制定“一流本科教育品質提升計劃”行動綱領,成立本科生院,完善高品質本科教育教學體係;發揚教授為本科生授課的優良傳統,引導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于教書育人。

    中科大深入實施研究生教育“德創”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形成卓越研究生教育體係,以共建科教融合學院為突破口,探索構建以人才自主培養為核心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科大統籌開展興趣導向的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充分尊重學術規律,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實施長周期柔性考核機制,不設置“科研工分”,以“階段考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職考評”,重點關注代表性成果的創新點和意義。

    學校鼓勵青年人才“揭榜挂帥”,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活力,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試飛”天空。

    堅守“科教報國、追求卓越”辦學初心

    《瞭望》:為什麼説“紅色是中科大最鮮亮的底色”,中科大是如何將科技創新突破與國家發展命運緊密相連的?

    包信和:作為一所為“兩彈一星”事業而創辦的大學,自建校之日起,中科大就堅守“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辦學初心,始終將人才建設、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親手締造了中科大這所紅色的大學。黨和國家的需要,就是中科大前進的方向。

    從“兩彈一星”到探月工程;從南北兩極到地球深處;從大尺度的空間探測到微尺度的量子調控;從建設同步輻射加速器,到籌建量子資訊科學國家實驗室;從發現突破麥克米蘭極限溫度的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到主導或參與研制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從開通國際上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到研制出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一代代科大人矢志不渝,用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鐫刻了學校的聲譽坐標,踐行了“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的誓言,也把科教報國的使命擔當薪火相傳。

    作為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大學,中科大一直心懷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充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統籌開展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和興趣導向的自由探索,瞄準國家急需,努力答好向世界科技前沿進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時代答卷。

    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瞭望》:高校應如何推動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包信和:對于高校而言,只有提高教學、科研水準,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産出更多創新成果,持續提升教育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要建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加速發展的大格局,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中科大依托重大科研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引領性基礎研究。學校與國家航太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深空探測實驗室,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墨子”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服務航太強國國家戰略,開啟星空探測新征程。中科大加快推動合肥先進光源、量子空天一體精密測量裝置、未來網絡試驗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以及中國科學院臨床研究醫院、碳中和研究院等建設。

    對于中科大所在的安徽而言,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産業創新“領先一路”。中科大充分發揮科教優勢,匯聚創新資源,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支援合肥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建設,加強産學研深度融合,以實際行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年來,學校推動形成以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為代表的量子科技,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産業集群,“量子中心”“中國聲谷”已成為安徽乃至全國的創新名片,“立足合肥、覆蓋安徽、輻射全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係初步成型。

    《瞭望》:如何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包信和: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係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開關”。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須從基礎研究做起,突出原始創新,強化協同創新。

    要把創新成果推向應用,實際上需要一係列的技術。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為此,宜加強頂層設計,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加快支援相關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地見效。加強科技金融創新服務,通過整合財政引導社會資本,吸引國內投資,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充足資金保障,推進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做大做強戰略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同時,進一步完善體制和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加大獎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積極性;簡化束縛科研人員的繁文縟節,為創新人才松綁,釋放更大創新活力。

    科研院所和高校更要主動出擊,努力做好科研成果向企業和社會的轉移轉化,當好推動國家和區域創新發展的催化劑。

    總的來説,我們需要有決心、有定力,堅持穩定支援、鼓勵持續性的科研探索,堅持創新管理、營造良好氛圍,從而更好地發揮出科技創新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 吳萬蓉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511293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