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遊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深藏功名 永葆本色——赤子功臣邊子正

2022年05月21日 10:01:13 來源: 新華網

    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影視劇中心和安徽藝術學院共同出品的短視頻《赤子功臣邊子正》于5月21日起在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藝術學院、人民網、學習強國等全媒體平臺播出。該片以質樸、凝練的視聽語言講述著全國特等戰鬥英雄邊子正老人的人生故事,以心靈的感動、情感的共振傳遞忠誠和信仰的力量。

    今年99歲的他,按傳統説法,算是百歲老人了。除了聽力弱化之外,吃飯穿衣都是自理。他,生活簡樸,一日三餐,簡單適口,偶爾喝點小酒。每天早飯後,手拿放大鏡閱讀著當天的報紙,午飯後,準時午覺。天氣好的時候,去小區裏的老年活動室,和老朋友下下象棋。家裏人説,下樓的時候,如果你扶著他,他會把你的手使勁甩開,自己走。走路的時候,邊老的背影看上去依舊堅挺。

邊子正戎裝照

    1923年,邊子正出生于陜西省橫山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裏,6歲時隨母親討飯至山西,自此告別故鄉。他1940年參加八路軍,在120師野戰醫院當通訊員,194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從事偵察工作,長期活動于敵佔區。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第六軍分區偵察參謀。1948年太原戰役前,邊子正任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二旅36團偵察參謀,進軍大西北時任第七軍二十師偵察科副科長。

    大雪中的草鴻山上,他帶領戰士寧死跳崖也不當俘虜;扶眉戰役前夜,他和戰友與敵人鬥智鬥勇,又獨自蹚過漆水河,成為當時所派出的4組中唯一一組掌握敵情並成功返回的偵察組,為解放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敵佔區工作中,他極其重視做群眾工作,維護老百姓利益,和當地群眾建立了深厚感情。在烽火的淬煉中,他逐漸從一名戰士,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員,多次立功受獎,曾二次受到通令嘉獎,多次榮立大功、特等功,並被評為戰鬥英雄、特等戰鬥英雄。

    1950年國慶前夕,剛隨部隊到達甘肅的邊子正接到軍部電報,令他火速趕回軍部。到達軍部,他才得知自己被選為特等戰鬥英雄代表,要代表西北軍區、一野代表團出席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范代表大會。

特等戰鬥英雄邊子正

    邊子正在一份介紹那次大會的材料中這麼寫道:“面對那從未見過的壯觀場面,豪情激越,歡笑、讚嘆、熱淚盈眶。聯想到往昔的種種,我那些生死與共的戰友們,都一齊涌到我面前來了。”

    1951年,邊子正任華東第七高炮訓練基地偵查科副科長,在準備入朝作戰前的緊張訓練中,患嚴重肺病。幾經輾轉治療,邊子正最後來到合肥肥東六家畈一個康復醫院療養,1953年就地轉業。

    其實,從未上過一天學的邊子正,在部隊裏就一直對讀書學習文化飽含熱情和渴望。他剛參加八路軍那年,在120師野戰醫院當通訊員時,指導員就對他説:“咱們軍隊也是學校,你們這些小鬼要用功學習,不要甘當文盲。” 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戰爭年代的邊子正,一邊打仗一邊學習文化知識。

    轉業後的邊子正先後在安徽省康復醫院管理局、安徽省衛生廳、安徽省群眾藝術館工作。主編過《安徽衛生》《文化陣地》《江淮文藝》等刊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堅持自學,先後創作出《敵後小英雄》等多部兒童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説《魔窟脫險記》(獲1990年安徽兒童文學二等獎)、中篇小説《敵後小英雄》《棗樹林》《險途奇遇》《腳印》、短篇小説集《羊皮襖的故事》,並于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他還曾被《人民日報》聘為通訊員。

    説起自己的功勞,他總是搖搖頭説:“不記得了,不記得了”,或者哈哈笑著説:“我就是個大老粗。” 但是説起他的戰友,他又眉頭緊鎖,對他們的姓名如數家珍,他最在乎最放不下的始終是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

    他説:“我的偵察員、我的同事、我的上級都不在了,所以我常想,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如果做了錯事犯了錯誤,首先對不起的就是那些犧牲了的戰友。” (蔡笑東)

 

   

[責任編輯: 鐘紅霞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66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