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宣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不斷探索創新,攜手科大訊飛打造宣城城市大腦,全面支撐城市數字化轉型。
當前,宣城城市大腦應用陸續落地,成效顯現。掌上公交、詩意宣城、出生一件事和政務服務“最先一公里”等創新舉措,正在從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最切實的需求出發,讓智慧宣城更有溫度,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出發前查好,來了不用等
近日,金龍村的章阿姨在朝天洞路口站等候111路公交車,準備要去合工大宣城校區。
“111路坐1個小時就到了,我兒子在學校邊上開了個小店,我去幫幫忙。每天早上都坐這一趟車過去,下午再坐這趟車回來,兒子教我怎麼用掌上公交,出發前就在上面查好到站時間,算好時間來的,剛剛好不用等。”章阿姨説。
章阿姨乘坐的111路,從紅星村站到宣城客運東站,全程48.9公里,將政務辦事廳、農貿市場、車管所、學校等市民經常需要辦事的地點與20多個村落串聯在一條路線上,像111路這樣的農班線還有101路、105路等,極大方便了村民們的出行。
然而,讓村民困擾的是,現有地圖軟體還未實現農班線的實時動態查詢,章阿姨回憶説:“111路每半個小時一班,以前啊時間算不好,很多時間都浪費在了等車上。”
2021年4月28日,宣城市在皖事通上線掌上公交,接入城鄉公交總計48條線路,着力幫助市民們做好出行規劃。
掌上公交具備站點查詢、上下車提醒、掃碼乘車、語音播報等功能,市民們可以通過掌上公交實時了解公交線路及到站時間,車輛進站及到站時語音提醒上下車。截至目前,掌上公交已累計服務用戶超過35萬人次。
就像我在宣城當地的朋友
“早就聽説宣城是江南魚米之鄉,這次終於有機會來玩,想去一趟徽杭古道,感受歷史和自然風光,喏,這是詩意宣城給我推薦的攻略!”從合肥來宣城旅游的小王,展示着她三天兩夜的宣城游攻略。
“根據我的行程,詩意宣城給推薦了敬亭山等幾個景點,還可以在上面進行景區預約、智能導覽、看吃住推薦,連特産都有詳細介紹。”小王説道。
作為宣城市的旅游窗口,“詩意宣城”在皖事通上線後,納入了宣城特色“吃、住、行、游、購、娛”信息點近1萬個,與景區的深度合作,實現了場館預約、智能導覽等功能;同時與掌上公交打通,實時查看路線、美食、公廁、停車場等信息。
正如游客們對“詩意宣城”的評價,“它能根據我的需求、喜好給我推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就像我在宣城當地的朋友一樣”,“詩意宣城”由點及面的提升了游客的旅游服務體驗。
目前,“詩意宣城”通過全方位特色旅游信息,已為超過2萬人次游客提供了“本地朋友”式的服務。
5件事一次搞定
宣州區的陳先生,正在市人民醫院為剛出生的二寶辦理出生證明,從他提交表單,到工作人員受理、辦結,前後不到10分鐘。
“5件事,只用跑一個窗口,填一次表,”陳先生高興地説,“以前辦這些證件,要跑好幾個地方,現在一次搞定,還能通過郵政寄到我手裏!真是太方便了!”
自從“出生一件事”在宣城市宣州區上線以來,已聯合宣城市人民醫院、中心醫院、仁傑醫院進行試點工作,成功為多對新手爸媽提供多事項一站式辦理服務,陳先生夫婦便是其中之一。
新手爸媽只需要在分娩醫院提供材料1份,就能辦理好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醫保繳費等5個事項,這給他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出生一件事”真正實現了“一件事一次辦”。
辦事開頭不再難
老百姓辦理政務事項,最煩惱的事大多發生在申請階段,要準備哪些申請材料?申請書要怎麼寫?事項名稱有哪些規範?這些都是百姓們的難題。宣城市在安徽政務服務網上線了“政務服務最先一公里”,切實解決了這一問題。
“我盤了間店面,準備開個燒烤店,要準備哪些申請材料,根本一頭霧水。現在在安徽政務服務網上通過‘最先一公里’應用,問了我幾個問題,只用選是或否就行了,就可以給我生成一個辦事指南,列出了需要準備哪些證件和材料。” 西園公寓的吳先生説到。
在“最先一公里”上,用情景引導的方式,居民根據實際情況做選擇題,就能生成個性化辦事指南,同時通過線上閱卷的方式對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修改訂正,幫助居民申請一次通過,讓辦事開頭不再難。
目前,“最先一公里”已實現“企業開辦、國內出生登記、機動車註冊登記、企業招錄員工、機動車轉移登記”等事項應用支撐。宣城市民通過“最先一公里”應用諮詢辦理相關事項已超過5萬餘次,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提升群眾的滿意度與幸福感。
一件件民生實事,為百姓幸福不斷加碼,一項項智慧應用相繼落實,讓民生服務越來越充滿人情味。這些來自百姓實打實的點讚,正是給政務服務工作最好的反饋。
未來,智慧宣城建設將繼續立足於百姓需求,依託“城市大腦”對城市數據進行充分挖掘、分析和應用,為市民帶來更貼心的智慧體驗,為宣城賦予更強勁的智慧力量。(馬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