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俄羅斯保持克制姿態背後有原因
2018-10-23 09:45:13 來源: 文匯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或于下月再度會晤。據塔斯社22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與俄政府代表將在莫斯科討論普京與特朗普的二度會面,這次商議中的首腦會面將討論包括 《中導條約》在內的所有重要議題。消息人士稱, “普特會2.0”可能11月11日在巴黎舉行,兩國首腦當天將參加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日;也可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G20峰會上,“G20峰會期間會晤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戈爾巴喬夫 “痛心疾首”,俄官方低調克制

  今年7月16日,普京和特朗普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這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俄兩國總統首次舉行正式會晤。然而7月的“普特會”並沒有讓俄美關係走向緩和。本月18日,普京在參加第15屆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時不點名地向美方喊話稱,若俄羅斯領土受到攻擊,俄方將使用核武器進行回應。話音剛落,20日,特朗普單方面宣布將退出與俄羅斯簽訂的 《中導條約》,理由是俄方違反了條約規定。

  此言一出隨即引發該條約的簽訂者、前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回應。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道,戈爾巴喬夫在接受採訪時批評美國此舉不負責任,但現在保住《中導條約》為時未晚。戈爾巴喬夫説: “美國在做決定方面陷入了困境,所以走上了這條不負責的路”,但保住《中導條約》還不算晚,“火車還沒開走”。戈爾巴喬夫同時呼吁,由于美國可能退出《中導條約》,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和機構應當採取措施;這關係著全世界的命運,恢復擴大核武器的進程是不被允許的。

  相比于戈爾巴喬夫作為歷史親歷者的 “痛心疾首”,俄羅斯官方層面回應尚屬克制。目前最高級別的回應來自俄外交部副部長裏亞布科夫,當天他對俄媒説,美國打算退出 《中導條約》是一個嚴峻問題,解決該問題需俄美雙方通過公開辯論的方式。如美方粗暴行事,像其退出伊核協議那樣,一意孤行地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和其他國際協議和相關機制,俄方將採取包括軍事技術手段在內的回應措施。

  特朗普此時“發難”與中期選舉有關

  《中導條約》全稱為《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該條約是冷戰時期美蘇第三次緩和的産物,雙方于1982年開始談判,歷時五年,1987年12月正式簽約。該條約要求兩國削減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被譽為 “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

  自條約生效日起,雙方就不斷指責對方違約,特別是在烏克蘭危機以後,打嘴仗的頻率越來越高。2014年7月28日,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就曾致信普京,指責俄羅斯違反了 《中導條約》,稱 “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我們已多次試圖與俄方討論這一問題”。對于美方的責難,俄羅斯前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曾表示:“美俄對《中導條約》産生了嚴重分歧,繼續履行該條約的難度非常大。俄方會遵守,但這份協議不可能永遠有效。”俄羅斯官方當時的表態被普遍解讀為俄羅斯將要退出《中導條約》。

  然而時移世易,自從 “通俄門”發酵、美國發動對俄新一輪制裁以來,俄方關于《中導條約》的口徑變得 “保守”。自去年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上普京罕見申斥美國在該條約上做足文章,並將“以牙還牙”以後,俄方的調門就變為:俄羅斯不會採取 “先發制人”的措施,除非美方先退,否則俄羅斯不會退出。這一態度自去年10月起延續至今,只是時隔一年,這次特朗普首先提出了單方面“退約”。

  評論認為,博爾頓此時訪問莫斯科,名義上是就美國對于《中導條約》下一步採取的措施進行解釋,實則是以此為借口,要挾俄方在國際安全和戰略穩定領域作出讓步。因而,無論是博爾頓訪俄還是為之鋪墊的“普特會2.0”,實為美方發起的新一輪國際戰略博弈進程,而這一進程尚在談判之中,這也是莫斯科選擇克制的原因。

  國際觀察家普遍認為,特朗普此時“發難”,很大程度與美國中期選舉有關。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俄羅斯和俄美關係必將成為美國中期選舉祭壇上的祭品。可以想像的是,中期選舉後與普京再會時,特朗普的調門或會下調。評論認為,俄方深悉這一選舉運作技巧,因而也沒必要拿 “底線”與之針鋒相對。(記者 劉 暢)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謝艷 余申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休斯敦航空展開幕
休斯敦航空展開幕
雲霧神農架
雲霧神農架
腰鼓之鄉的手工制鼓師
腰鼓之鄉的手工制鼓師
“國展中心”流光溢彩
“國展中心”流光溢彩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52129977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