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抗日烽火,全球永鑄——新華社記者走訪多國紀念抗日地標建築
2014-09-03 13:20:4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永志英勇的抵抗

    被日軍侵略國家的人民,英勇抵抗。讓人蕩氣回腸的事跡,成為各抗日民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東吁,緬甸中部城市,見證了中國遠徵軍在這裏與侵略緬甸的日寇浴血奮戰的硝煙炮火。緬甸境內唯一一座保護完好的中國遠徵軍紀念碑,就聳立在這裏。

    1942年初,日軍開始從泰緬邊境入侵緬甸。10萬余精銳的中國遠徵軍將士入緬對日作戰。第一次入緬作戰受挫,傷亡慘重。1943年春開始的第二次入緬作戰,取得了節節勝利。

    東吁保衛戰是中國遠徵軍第一次赴緬作戰中陣地防禦戰堅持時間最長的一次戰鬥,也是陣地防禦戰實施敵前撤退的一次成功戰例。

    中國遠徵軍紀念館管委會成員陳祥祺對新華社記者説,現在每逢清明節,都有人來中國遠徵軍紀念碑前祭掃。今年清明節,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和中資企業人員也一起來過這裏憑吊。

    ——吉隆坡西南的廣東義山,在層層綠樹環繞之下,白色的“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不少南洋華僑毅然回國,親身投入到抗戰第一線,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南僑機工”。

    1939年,滇緬公路建成,成為戰時中國大後方唯一國際通道。囤積在緬甸的大批軍用物資急待運輸回國,而國內又缺乏技術嫺熟的駕駛員及機修人員。值此緊急時刻,陳嘉庚領導的南僑總會在南洋各地招募約3200名僑胞機工,奔赴滇緬公路。

    馬來西亞二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陳松青介紹説,當時南洋的華僑看到招募告示,紛紛響應,很短時間內就有兩三千人報名,甚至還有人女扮男裝前往報名。

    據統計,抗戰期間常年行駛在滇緬公路上的運輸車輛多達3000輛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一由華僑機工駕駛。日本為了切斷這條中國僅存的對外交通大動脈,派出大批飛機對滇緬公路進行狂轟濫炸。1000多名南僑機工犧牲在了這條崎嶇艱險的交通線上。

    ——在韓國天安市的獨立紀念館中,一朵潔白的木槿花上,一簇全息投影的火焰在熊熊燃燒。

    木槿花是韓國國花。獨立紀念館館長金能鎮説,這朵燃燒不息的木槿花,象徵著朝鮮半島人民抵禦日本侵略者鬥爭中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成立于1987年的韓國獨立紀念館,致力于收集、調查、展示朝鮮半島人民進行獨立運動的實物和文獻資料。

    在紀念館中,保存著一件染滿血跡的衣衫,捐贈者是韓國抗日義士文鏞祺的後人。文鏞祺在抗日運動中,右手被日本憲兵砍斷,便用左手拿著太極旗高呼抗日口號,隨後左手也被切斷,血染衣襟,壯烈殉國。他的家人隨後偷偷將血衣掩埋,多年之後才敢挖出,含淚獻給獨立紀念館。

    日軍侵佔朝鮮半島期間,在全國各地設置了20所監獄。很多愛國志士被日本警察逮捕後關在監獄遭受各種酷刑,不少人在監獄裏殉國。當時的監獄模型及刑具,被原樣再現,布滿血跡與刀痕。年僅18歲的女孩柳寬順,在天安市集上大聲疾呼獨立口號時,被日本警察逮捕,最終因嚴刑拷問及營養不良而死。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濟南:大熊貓園內散步盡享美好春天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長興花香浮動 正是踏青好時節
雨後西湖晴歸來
雨後西湖晴歸來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新疆塔裏木:棉花播種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70111234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