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湖南的故事
習近平與湖南的故事
2020-09-17 21:57:28 來源: 新華網 提示:全文字,閱讀需要分鐘
關注學習進行時
微博
Qzone

  新華網 程瑤

  【學習進行時】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回顧習近平與湖南的故事。

  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他來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村服務中心和衛生室、沙洲現代農旅示范基地、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以及村民家中,了解當地開展紅色教育、發展扶貧産業、鞏固脫貧成果等情況。

  7年前十八洞村論“精準扶貧”,4年前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兩年前在岳陽君山華龍碼頭察看非法砂石碼頭取締及整治復綠、濕地修復情況……三湘大地的發展,習近平一直牽挂于心。

  “996138”部隊的精準扶貧對策

  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曾是一個藏在偏僻幽靜山谷中的苗族聚居貧困村。總書記到十八洞村那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7%。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這裏首次提出“精準扶貧”。後來,他回憶道:“上次到湘西十八洞村視察,我感觸很深。爬那個山爬了好遠,好不容易才到那裏。去了以後,一個老太太見了我問,請問你貴姓,你是哪裏來的?她不認識我,因為那兒比較偏遠,她不看電視,文化也不夠。”

  “在深山老林裏搞工業項目,沒人才,沒市場,成本又高,不容易發展起來。”習近平強調,扶貧要實打實解決問題,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那次考察中,習近平敏銳察覺出十八洞村的難題:偏僻,人不多,全是“996138”部隊,也就是老人、孩子、婦女。

  扶貧不一定要搞大事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據貧困群眾的條件和能力,教他們“打魚”的本領,也是一種實打實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針對十八洞村的狀況,習近平提出對策:“還是給你們搞‘幾條腿’來吧——一戶養幾頭黑豬、一頭黃牛,再養幾只山羊,這總能辦得成。”這個對策受到貧困群眾的一致歡迎,“老太太、老大爺聽了很高興,説我就要這個。”

  扶貧工作正如習近平所説,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只有下好精準扶貧的“繡花功夫”,才能讓全面小康的盛景綻放在中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湖南是農業大省。2016年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的審議。當聽到代表從環保科技角度談已經掌握治理鎘超標的核心技術時,總書記細細詢問,並強調科技對于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習近平殷殷叮囑。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作為全國重要糧食生産基地的湖南,在端好“中國飯碗”上承擔著重任。

  審議中,對于如何調整完善農業生産結構和産品結構、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改革完善農業支援保護政策、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習近平都作出明確指導。

  糧食安全政策、耕地保護、農田水利、農機作業配套建設……對于農業生産方方面面的關注和了解,體現了總書記對重農固本的高度重視。

  推廣以品種為核心的關鍵技術,推廣一批綠色高效、農藝農機結合、全程機械化生産等水稻、旱雜糧新技術新模式,加強水稻機械化育插(拋)秧等技術推廣,提高糧食生産綜合機械化水準……今年,湖南省《關于穩定發展糧食生産的通知》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作出了更明確的要求。湖南這個農業大省,必將在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洞庭湖是三湘兒女的母親湖。

  洞庭湖流域面積約佔長江流域面積的七分之一;洞庭湖4個自然保護區的總面積達3076平方公里,佔長江中下遊7省市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洞庭湖與長江唇齒相依。

  在長江經濟帶保護與發展的大棋局中,湖南地處中遊,位置重要。習近平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他一直關注著湖南,關注著洞庭湖。2018年4月,習近平實地考察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時,前往湖南省岳陽市君山華龍碼頭,察看了非法砂石碼頭取締及整治復綠、濕地修復情況。

  華龍碼頭地處長江幹流河灘。過去,這裏常年砂石亂堆、污水橫流,給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並直接影響汛期行洪。2017年,岳陽全面實施長江岸線專項整治、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對沿長江岸線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個非法砂石碼頭全部取締,並開展復綠工作。2018年,習近平考察之時,華龍碼頭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考察中,在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展板前,習近平駐足良久。“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習近平的話,是鞭策,也是鼓勵。

  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加大力度,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也要擺在壓倒性位置。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考察中,習近平的囑托字字千鈞。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湖南重任在肩。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沿岸必將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點擊查看專題

【糾錯】 責任編輯: 雷東瑞
01002002160000000000000001110675112650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