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 | 今天,總書記強調了這兩個字
第一觀察 | 今天,總書記強調了這兩個字
2020-05-23 01:47:16 來源: 新華社 提示:全文字,閱讀需要分鐘
關注學習進行時
微博
Qzone

全國人代會開幕當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在新華社播發的2000字消息稿中,“人民”出現28次。

兩會前夕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雜志,刊登了總書記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4800字中,“人民”,出現84次。

不是巧合。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人民至上。

今天有這樣一個細節,發人深思。

上午,大會開幕前,“代表通道”上,來自湖北十堰的全國人大代表羅傑,講述了“多位醫護人員連續奮戰47天救治一位87歲新冠肺炎患者”的感人故事。

下午,總書記參加代表團審議時,專門提到這件事,説:“這位代表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代表通道”上的聲音,總書記這麼快就聽到了。正如他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所強調的:“中南海要始終直通人民群眾,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腦中。”

“永遠同人民在一起”,這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理念,也是中國制度的真實寫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憲法作出的明確規定,也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制定憲法、遵守憲法的初心。

“堅持人民至上,不斷造福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今天在內蒙古代表團著重強調這句話,別有深意。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黨的十八大後,兩次到內蒙古考察調研;十九大後的全國兩會,已是第三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習近平總書記是2018年1月30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全票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

總書記曾深情地説:“我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脫貧攻堅、生態文明、民族團結、轉型發展、黨的建設……無論考察調研中,還是參加人代會審議,方方面面的工作總書記都講到了,而今天,更是道出了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鬥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今天講的這句話引發共鳴。

“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這在公開報道中還是第一次提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戰“疫”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6次國內考察,始終念茲在茲的都是“人民”。

在北京,他強調,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

在湖北,他稱讚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堅持和努力,強調“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

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在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考察時,向在家隔離居住的居民揮手致意、表示慰問(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浙江,他要求,讓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用的綠意空間;

在陜西,他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辦好民生實事;

在山西,他坐上群眾的炕沿兒,強調共産黨是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的……

2020年5月11日下午,習近平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同搬遷戶白高山一家人坐在炕沿兒上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只有理解了這8個字,才能真正懂得,面對疫情,為什麼中國能夠做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一幅以逶迤群山為主題的巨幅國畫《幽燕金秋圖》格外醒目。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會場的另一側,一幅書法作品映入眼簾:“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畫作和詩作,讚頌的都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謳歌的都是人民群眾的偉力。

“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總書記的話堅定有力。

策劃:霍小光

監制:車玉明、張曉松、鞠鵬

統籌:黃玥

主筆:楊依軍

視覺|編輯:苗夏陽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 錢中兵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2602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