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3日電(記者袁全)21日下午,記者隨30多位企業代表和市民走進上海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實地了解上海知識産權專利預審惠企政策。
據介紹,今年1至7月,上海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共收到預審案件6947件,受理6449件,其中4911件預審合格。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萬件專利申請預審合格後,進入國家知識産權局的快速審查綠色通道,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縮短至3個月。
“通過‘一網通辦’的便捷通道,我們僅用7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專利預審備案。”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識産權負責人王露説道。她所在的企業在硬體、算法、軟體等方向申請了近90件專利,其中30件通過上海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的預審通道提交,23件已獲得授權。“預審環節的精準審查和快速響應機制,讓專利授權周期比傳統流程大幅縮短,讓企業核心技術能以最快速度獲得法律保護。”王露説。
預審機制究竟如何運轉?上海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預審服務一部主管應盈介紹,預審是指企業在向國家知識産權局提交正式申請之前,先將材料送至保護中心進行預先審查。“我們會對案件進行形式問題、新穎性、明顯創造性等實質性問題多方面篩查,確認其具備授權前景後,出具預審合格通知書。企業再憑此進入國家知識産權局的‘綠色通道’,實現全程加速。”她補充道,“這相當於我們把高質量、高潛力的專利‘篩’了出來,既幫助企業少走彎路,也提升了整體審查效率。”
應盈&&,自2023年預審服務推出以來,上海已有4000多家備案主體提交申請,其中80%以上是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
服務的“觸角”還不止於書面審核。保護中心會主動走進企業,開展技術交流與集中預審,進一步壓縮溝通成本。除了線下走訪,保護中心還通過線上方式,建立與企業之間的“實時熱線”。
專利快速授權不僅關乎企業技術保護,更直接影響其市場策略與創新積極性。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産權主管邢益維介紹,截至今年7月,公司已申請專利221件,其中發明專利130件。“保護中心的專業服務大幅縮短了我們的專利授權周期。”邢益維告訴記者,從鼓勵創新角度來看,專利預審服務能提升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加速企業對核心技術難點的突破,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寶貴先機。
正如應盈所言,“預審不僅僅是一項服務,更是對創新的一種保護和激勵。”未來,他們還將繼續拓展服務領域範圍,讓更多上海創新主體駛入知識産權保護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