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令之美丨處暑:千帆競發迎開漁-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2 21:18:29
來源:新華網

節令之美丨處暑:千帆競發迎開漁

字體:

  新華社廣州8月22日電 題:處暑:千帆競發迎開漁

  新華社記者田宇、熊嘉藝、肖恩楠

  凌晨三點,廣東陽江海陵島夜色未褪,漁民許崇已抵達閘坡碼頭,向批發商售賣開漁後捕撈的冰鮮魚。再過幾個小時,這批海鮮將出現在各大市場,登上百姓餐桌。

  處暑前後,我國沿海地區漁民迎來開漁季。這是一年中的大日子,“海鮮自由”將隨之而來。

  今年8月23日,正值農曆七月初一,處暑如約而至。處暑在每年公曆8月23日前後,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意味着從處暑開始,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了。

  8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三屆南海(陽江)開漁季活動在海陵島舉辦。

  8月16日,陽江超3400艘漁船駛向南海。(梁文棟 攝)

  漁船出海前,許崇和同伴特意放了一挂鞭炮,並把一束柚子葉係在船頭——這古老習俗承載着驅散霉運、平安順遂的質樸心願。

  16日12時,響亮的開漁令宣告今年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汽笛聲悠遠嘹亮、歡呼聲此起彼伏,在陽江超3400艘漁船駛向沉寂了三個半月的南海漁場。

  碧波萬頃,千帆競發,漁船編隊劃出蜿蜒壯麗的白色航跡,仿佛巨龍在蔚藍海洋中翻騰起舞。

  8月16日,陽江超3400艘漁船駛向南海。(梁文棟 攝)

  許崇介紹,過去漁船都是木制的,現在國家政策支持,漁民們都換成了玻璃鋼船或鐵船,更能抗風浪,還都配有北斗導航。從“一葉扁舟”到“遠洋鐵騎”,千百年來,漁民乘着漁船始終闖狂瀾、鬥波濤。

  在處暑時節前後開漁,正體現着“順天時,祈豐年”的智慧。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陳作志介紹,南海伏季休漁時間是5月1日12時至8月16日12時,這段時間正是南海主要經濟魚類的繁殖期和幼魚的補充生長期。

  我國自1999年起在南海實施伏季休漁制度。休漁期從起初的兩個月,延長到如今的三個半月。陳作志介紹,2024年資源監測結果顯示,休漁後南海多种經濟魚類資源有明顯恢復,漁獲物中優質經濟品種所佔比例明顯增加。

  8月16日,停泊在茂名博賀漁港的漁船等待開漁。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開漁季,也逐漸成為一場文旅盛宴。

  在廣東茂名博賀鎮,天后古廟香火正旺,煙氣氤氳。

  古廟裏有一間上方無頂的屋宇,一棵枝葉繁茂的古樹在其間生長。當地人説,古廟正是圍樹而建。正殿兩側懸挂着漁船樣式的雕飾,表達對漁民“出得去、回得來、滿載回”的祝福。

  在博賀漁港碼頭的祭海儀式上,祭海師傅宣讀祭文,漁民們抬出金豬,人們將米酒潑灑入海,寄託着對平安、豐收、健康的樸素願望。

  8月15日,巡游隊伍來到廣東省茂名市博賀漁港。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祭海儀式上的音樂吸引了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趙婷的關注。“音樂採用粵西民間吹打樂形式,主要用於恭請媽祖及巡游等儀仗場合,以吹打齊鳴、鑼鼓喧天的歡樂喜慶氛圍,彰顯出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趙婷説。

  開漁前夕,海陵島閘坡海濱路步行街兩側,近千桌漁家宴席沿兩公里長街鋪開,上萬名游客共享漁家珍饈。

  8月16日,上萬名游客共享漁家盛宴。(梁文棟 攝)

  海膽炒飯、五柳紅古魚、漁家大盤菜……這些食材均來自海陵島,菜單由公眾在網上投票選出,許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海陵島閘坡漁家文化展覽館館長譚國良介紹,漁家大宴是由擺街酒演變而來的。最開始漁民出海前都會宴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告訴他們自己要出海捕魚了。這促進了鄰里團結,使漁民融洽地融入岸上的生活。

  過去,疍家人以舟楫為宅,以捕魚為生。纜繩、浮漂、服飾、婚房……漁家文化展覽館裏的展陳,講述着疍家人過去與風浪搏鬥、創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8月16日,游客在廣東省茂名市西葛驛站沙灘游玩。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而疍家婚嫁巡游、沙灘音樂節、煙花秀等活動,讓古老的疍家文化與時尚交融,賦予開漁季歡樂的氛圍。

  譚國良説:“現在疍家人的子孫多已遷居岸上,但疍家人精神和民風民俗依然像燈塔一樣,為子孫照亮前行方向。”

  處暑時節,暑熱逐漸褪去,正是漁民向大海進發的號角。在南海,當陽光灑滿水面、漁船破浪而行,“緊搖槳來掌穩舵,雙手贏得豐收年”的期盼正跨越山海,守望漁民平安返航、滿載而歸。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