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公共衞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居民營養狀況持續改善。蛋白質作為核心營養元素之一,健康作用日益被重視。
8月21日,由新華網主辦、湯臣倍健協辦、中國營養學會指導的全民營養節系列科普欄目——《科學營養大咖説》首場直播成功舉辦。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於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原所長丁鋼強,新華網編委、産經中心總編輯楊昱等嘉賓出席本次直播。
近年來,國民膳食營養整體狀況改善明顯,但當下國民蛋白質攝入仍面臨“量不夠、質不優”的雙重挑戰。有研究數據顯示,存在蛋白質攝入不足風險的成年居民佔45%,65歲以上老年人中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比例為76.6%,國民蛋白質的攝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蛋白質作為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不僅是維持免疫力的基石,更是支撐生長髮育、延緩肌肉衰減的關鍵營養素。若蛋白質“量質雙缺”,可能會導致免疫低下、貧血、精力不足、肌肉減少、記憶力衰退等健康問題。
基於上述情況,丁鋼強&&:“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都需要了解蛋白質等關鍵營養素的攝入需求與膳食搭配原則,做到科學膳食,均衡營養。丁鋼強還倡議“踐行‘每天一杯優質高蛋白,為健康打底’的健康生活理念”。
蛋白質既要吃夠,還要吃好。質優量足,“每天一杯優質高蛋白”是關鍵。
面對當下國民蛋白質普遍攝入不足的現狀,本次《科學營養大咖説》直播聚焦“銀發族”、“上班族”、“減重人群”、“健身人群”四大群體,分別給出了優質高蛋白科學攝入解決方案。針對“蛋白質如何吃夠”這一基礎問題,於康給出了簡潔明了的回答:“建議成人每日攝入蛋白質60克-72克,來滿足身體日常營養需求”;針對“蛋白質如何吃好”這一進階問題,於康建議:“每天優質蛋白的攝入要佔總蛋白攝入的50%以上。動植物蛋白搭配着吃,營養價值會更高”。
但受限於工作忙碌、飲食不規律或身體機能下降等眾多客觀因素,國民僅靠日常飲食很難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針對有蛋白質補充需求的人群,於康建議“在專業指導下可以通過合理選擇蛋白質補充劑如蛋白粉,或直接一杯蛋白飲,來保證優質蛋白的充足攝入”。
本次新華網攜手湯臣倍健及多位權威專家共同打造的《科學營養大咖説》,發起“每天一杯優質高蛋白,為健康打底”的倡議,通過聚焦“如何吃對補夠優質高蛋白”的關鍵議題,為大眾科普健康知識,提供蛋白質科學攝入的解決方案。
除了本次權威科普直播,《科學營養大咖説》接下來還將攜手百名權威專家學者、營養師,在全國各地開展百場科學營養科普活動。通過線上直播、線下大講堂等形式,《科學營養大咖説》將打造“立體科普新模式”,把前沿、實用的營養知識送達大眾“家門口”,打通營養科普“最後一公里”,助力國民樹立正確的科學營養意識,推動大眾把“主動營養管理”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