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2月27日電(記者郭圻)春節期間人們在飲食上往往大魚大肉,一些肝功不好的患者尤其面臨飲食健康風險。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肝功不好者節後應合理搭配飲食,少下館子多飲水,讓肝臟減輕負擔。
食藥監部門提示,肝功不好的患者應選擇低蛋白食物,多吃瘦肉、豆類和脫脂奶,少吃紅肉、全脂奶製品等,多吃新鮮果蔬和全穀物食品,每天喝6—8杯水,禁止喝酒,少吃薯條等加工食品。
完善肝功能應合理攝入蛋白質,每餐前、後要注意口腔衞生,用生理鹽水漱口,多補充維生素C,飲食宜清淡、細軟、易消化、無刺激、少量多餐,供給適量的脂肪等。
含鈉較多的食物少吃。例如蒸饅頭時不要用鹼,可改用鮮酵母發面,或吃無鹽麵包;掛麵中含鈉較多,不宜吃;各種鹹菜和醬菜鈉含量也非常多,肝硬化患者應絕對禁止食用;調味品中的味精以谷氨酸鈉為主,也會加重肝臟對水鈉代謝的負擔,其他含鈉較高的食品,如海産品、火腿、松花蛋、肉松等應嚴格控制。
此外,亂吃藥物和補品也會傷肝。如大量攝入維生素A可能傷肝,部分退燒藥、消炎藥等也傷肝,用藥前應詳細諮詢醫生。




